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契合度高的学科专业,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创新提供人才和成果支持。强化各方协同攻关,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实现科技创新力量的体系化和协同化,提高攻关效率。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拓展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赋予科学家更多自主权,激发创新潜力。
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持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降低创新成本,引导企业进入“创新—超额利润—再创新”的良性轨道。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群体,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其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形成融通创新生态。完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保护企业家精神,营造法治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补齐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最初一公里”,加快布局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中间一公里”,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打造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培养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强化落地“最后一公里”,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激励政策,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建设完善多元化的创新要素市场,建立健全人才、知识、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完善要素流动规则。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数字化创新要素对接平台,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构建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体制,发展“耐心资本”,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科技评价和科研诚信环境,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