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影响生产组织形式,对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统筹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此,应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顶尖人才培养;创新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创新人才、产业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建设统一大市场,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跨地区流动。要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推动区域人才资源共享,如重庆推动长江流域19省市签署的专家资源共享协议,为跨城市人才共享提供了有益探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人才流动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手段配置人才资源。要以公共服务便利化助力人才流动,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社会保障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破除区域壁垒。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产业链和人才链同频共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要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实际岗位需求,对相关单位和产业给予资金支持和资源倾斜,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聚焦医疗健康、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让人才潜心研究、安心创业。
(作者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