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推动现代物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2025-04-29 09:3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梁子婧 耿康顺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交通物流成为先进技术应用的先行领域,既推动了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坚持行业协同转型。充分考虑各类企业、各个地区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借助算法优化物流路径,整合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能力,促进全链条增效降本。发展智慧物流,推进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自动化、无人化、智慧化物流技术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慧决策等智慧管理技术应用。完善激励措施,制定物流企业绿色发展规划,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新能源汽车等运输工具应用奖补政策,推广使用循环包装,提高行业整体发展质效。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铁路、公路、水运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重。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促进消费品更快下行、农产品更好上行。江苏加快构建“二级航道为主体、三级航道为支撑”的内河干线航道格局,推进支线航道进码头、进园区、进企业,“最后一公里”衔接能力明显提升。去年全省水路货运量占比约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围绕提高物流体系组织化、集约化、网络化、社会化程度,着力打造铁水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港口、铁路、运输企业“一站式”信息交换共享;健全“一箱制”服务体系,完善“中途不开箱”合作机制,优化“全程不开箱”流程管理;推进大宗商品物流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电子仓单、提单,构建衔接生产流通、串联物流贸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在长三角国际空港昆山物流中心,创新航空异地货站模式,将上海机场口岸功能前置至昆山,搭建一体化通关模式下的空运物流快速通道,链接了全球111家航空公司、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物流网络,显著提升物流效率,助力企业更好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本文为江苏省社科项目“数据要素赋能江苏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3GLD009〉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