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国是建言
2020-07-21 09:39:00  来源:新华日报

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

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领域,首先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度的计算公式,主张农村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地市级政府合并、城市拉动农村等。《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其出路》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论文奖、国家教委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发表了《“民工潮”的形成、趋势与对策》一文。该文获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社会风险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辟了社会风险研究领域。1989年1月19日,在天津日报发表《社会风险与早期警报》一文,提出了“社会风险早期警报系统”(SREWS),包括痛苦指数、腐败指数、贫富指数与社会不安指数。《报刊文摘》选摘了该文,引起了一些反响。1999年,在《东南大学学报》发表论文,首次提出“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目前,中央已经出台文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各省市得到普遍推行。

苏南模式与中国现代化

2007年,撰文指出,苏南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苏南模式”正在实现第二次创新,应走出“外源型”发展模式,大力促进内生型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2009年,发表了《中国“三大模式”的创新与未来》,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的创新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构想。关于区域现代化,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著作《区域现代化的探索》(2002)。“苏南现代化”是宋林飞近年来最关注的一个中国现代化符号。2013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2017年,出版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主要进展与评估》一书。

小康社会、现代化理论与指标

在《小康社会的来临》(2007)一书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初步现代化,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第二步是基本现代化,目标称之为“中康社会”。第三步是全面现代化,或者说是高度现代化。2012年,提出了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人的现代化4大类30个指标,参照国际经验确定了各个指标的目标值。经评估,全国应更加注重现代化的全面协调推进,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