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推动江苏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0-07-22 15:30: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赵慧娣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近年来,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1%,每年有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次达5000万,各项数据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对照“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标准,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供给,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唯一以省为单位的全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率先提出并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但就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整体情况而言,内容不够全面、供给不够精准、评价偏重数量、发展合力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推动江苏公共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可从建设内容、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发展方式等方面实现转变。

建设内容由偏重硬件向硬件与软件并重转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活动场所、相关设备、资金投入等硬件体系建设,还包括管理办法、服务理念、人员培养、技术支持以及政策法规等软件体系建设。当前,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对重硬件轻软件,注重硬件层面的达标,忽视软件方面的提升和优化。一是提升服务品质。以群众亲身体验和感受为依据,加强场馆设施的周期性考察,让紧缺的体育资源流转起来,提升场馆设施服务效益。推进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实现省市县全覆盖,让体育公共服务更充分更高质。二是提升“互联网+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深度融合,既鼓励原有大众体育向“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又支持一批新兴的“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全力构建集全民健康评估、科学健身指导、体质监测于一体的多维服务平台,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测定服务。

服务供给由面向全民的整体供给向面向分众的精准供给转变。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应厘清区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和群体多样性,深入了解群众对公共体育需求的动态变化及参差多态的差异性,通过分众化精准供给,让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均衡的机会与权利。一是供需有效对接实现精准治理。充分利用手机APP平台、公众号等载体获取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掌握群众需求导向,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精准识别需求侧人群和地域的差异化特点,进而确定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次序、重心和范围,确立分类分众的供给模式。二是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加大对苏中苏北的政策扶持,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高水平覆盖。以优化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内涵和功能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体育社团向乡镇和行政村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高效益延伸。按照“高覆盖、可持续发展、享有机会均等、基本供给到位”的原则,制定多样化的公共体育发展计划,加快建设青少年服务促进体系,优化老年人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在职人群服务支撑体系,构建残疾人服务康复体系,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人群全覆盖。三是深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机制上,坚持政府“送菜”和群众“点菜”相结合,探索推进"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让民众更好体验身边的健身指导服务;在供给内容上,着力增加优质体育资源的供给,建设能同时服务老年、中青年、青少年(儿童)以及残障人群的社区健身房;在供给方式上,不断实践互动式、引导式等新方式。

绩效评价由静态的数量评价向动态的质效评价转变。江苏既往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过于依赖数字化、集约化、标准化、档案化的指标,评价多以量化指标为依托,如场地设施数量、体育社团数量、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健身俱乐部数量等。这些量化指标虽然是科学客观的,但却无法对一些体育设施的分配结构、社会指导员健身指导效果质量、全民健身路径的区域结构、设施使用效果、俱乐部人群覆盖率等结果性指标进行考核。因此,绩效评价亟待由静态的数量评价向动态的质效评价转变。一是改革评价方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的要求,不断探索以实际需求满足和各类城镇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自下而上”评价方式,把群众服务满意度、健身参与率、需求匹配度等有关的动态指标纳入到绩效评价机制当中,优化体育设施的布局,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推进公共体育设施“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二是推行质量管理。通过引入激励机制,推动服务标准化和电子化服务,来改善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管理。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为依托,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大数据监管。把质量风险、财政风险和法律风险纳入公共体育服务常态化治理,加快构建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问责体系,让人民群众成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发展方式由体育部门的单主体推进向多主体的合力推进转变。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由体育部门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江苏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还处于初期阶段,体制、政策机制等诸多因素导致体育与卫生等多部门、多系统间的工作融合还不够。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强化政府间协同。树立“大健康”理念,成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统筹领导机构,打破部门间的壁垒,高效整合各领域资源,共同设计、制定、执行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并及时评估与反馈结果。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发挥市场机制对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盘活各种社会资源,打造体育、健康、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运动健康产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三是推进集群化发展。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与文化、传媒、科技、网络、养老、健康、旅游、金融商贸等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挥体育在防病、治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体育+X+Y”多业态产品及服务项目群。以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统筹推动长三角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体育学院、常州大学体育健康教育研究所)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