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应对疫情 零售业加速变革
2020-05-22 15:39: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王俊杰 郭永慧 张绿漪

传统零售企业一直以来在竞争中奋力奔跑的状态,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以往零售色彩浓重的春节消费市场一改常态,与亲友礼尚往来的消费取消殆尽,而日常生鲜、线上视听娱乐的消费需求猛增。对于较为依赖线下的传统零售企业,由于疫情极大地削弱了其赖以生存的客流优势,在库存、经营成本等方面承压巨大。但提前转型的零售企业却实现了疫情期间的逆势增长,开拓线上消费及O2O模式的优势被凸显出来,特别是借助群组、社交裂变等手段,创新小程序、社交、直播等营销方式,将线上和线下经营充分结合。在零售业转型升级达成行业共识的关口,疫情带来的挑战给各类零售业态提供了一个自我审视和深度思考的机会,将推动零售行业加速变革。

即时消费模式更趋成熟

城市高速发展,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让城市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日趋升级。同时,全社会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品品类时,更倾向“网上下单,2小时送达”,购物也向“按日补货,少量采购”的即时消费模式转变。这一消费趋势改变了零售业的选址铁律,即时消费模式下的即时配送,已将零售的覆盖范围从早期的最后一公里,放大至3—5公里。

在不便外出购物的特殊时期,即时配送显出极大的优势和重要性。电商平台协同线下门店及社会化物流,切入快消品即时消费市场,通过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不同运力模式,实现“零售+配送”,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多元需求。今后,预计快消品的即时消费与O2O的融合趋势将日趋成熟。一方面,平台将整合更多零售业态,支撑立体化的消费、配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同场景下的消费,也会精准匹配不同运力模式,提升即时消费的用户体验。

社区团购邀多类零售主体入局

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群聚集,许多城市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了限流,对社区进行了封闭式管理。为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供应,很多地方纷纷采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线上销售,充分发挥电商企业作用,加大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多的销售通道。如,探索建立社区团购的线上平台,以小区为单位统一订购,扩大农产品团购微信群的辐射范围;搭建蔬菜种植基地、销售企业和居民直供直销的平台;免费发布农产品信息等。居民习惯的“出门买菜”被“等菜上门”取代。一时间,各大电商平台供不应求,新鲜蔬菜、猪肉等变身热销商品,往往一上架就秒光,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的采购需求与疫情防控封闭式管理的矛盾。

其实,近两年来,国内电商巨头们相继入局社区团购,通过供应链优势、价格优势,以及创新运营管理等,逐步形成了规模性的覆盖。作为智慧零售生态背景下的消费形式补充,社区团购一方面通过商品预售,保证订单的高效履约,降低中间环节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令消费者和平台粘性增加。总之,诸多优势促发形成趋势。但从各电商零售企业的实际运营效果看,仍有欠缺灵活、运营管理不够精细化等问题。未来社区团购发展看三点,即货品组织能力、交付能力和线上零售能力,它们依赖供应链、物流及运营管理的相互作用。社区团购的发展主体,将不局限于大型电商企业,零售企业、供应商甚至便利店都有可能入局竞争,以不断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为这一新业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无人化”技术加速在零售场景中落地应用

疫情之下,城市社区普遍执行封闭管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护理、收发快递等行为无法如常进行。保障便捷安全的生活消费,成了零售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现有效隔离的同时,满足不同的消费功能,是“无人化”技术的优势,也被认为是当下消费环境中最能解决痛点的一种方式。

在消费领域应用“无人化”技术,国内早已先行。2017年,自动贩卖机、开放式货架、无人店等业态已在零售市场遍地开花。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国内无人零售市场预计在2020年,有望突破657.4亿元。如今,消费领域的“无人化”已拓展为智能科技设备与智慧零售场景、物流应用场景之间的联动。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各购物环节的数字化,如确认顾客身份的人脸识别技术、支付场景下的AI无感支付、销售或体验环节的VR和AR互动等,这样才能显著提升消费者在“无人”场景下的购物体验以及门店自身的运营效率。其次,是在物流方面的“无人化”。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地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以及开发运用人工智能控制下的AGV、无人机、无人车等,已在各大电商仓储运输配送领域应用落地,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降低了运营成本。苏宁物流已形成闭环的无人化场景,打造出智慧物流领域中的“无人军团”——从AGV机器人,到无人重卡,再到无人机和无人配送小车,实现“仓—机—车—柜”的全流程无人闭环。

未来,“无人化”技术必将更深入、广泛地应用到不同零售场景中。刷脸支付、机械臂等应用将更普遍。在餐厅,无需服务员的近距离服务,顾客便能自助完成点餐、支付等。用户进店、点餐、用餐、支付和离店过程产生的数据,会形成可被利用的数字资源。直播、AR、VR等购物形式,将不断提升消费体验。物流配送,也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

借助新技术为零售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疫情早期,防疫物资出现供应紧张,更有部分利欲熏心者销售假冒劣质防疫物品,从中非法牟利。如何有效进行商品的质量监管,是零售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自2016年起,国务院便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得到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追溯信息互通共享。

大数据正为商品安全治理带来新的变革,实现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转变,推动建立商品溯源体系。目前,国内溯源体系最为健全的,是用于医疗产品追踪的“溯源+检验检测认证”的服务模式,它将对医疗产品的质量评估验证活动与溯源服务相融合,实现从“传递信息”到“传递信任”。在医疗产品溯源体系中,溯源平台会综合运用实地验证、商品检验检测、认证、工厂检查等手段,对医疗产品的产地、质量、特定属性等进行第三方评价认证。同时利用区块链、射频识别、二维码等技术,将验证信息与商品匹配。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产品来源可查、可追溯。简单来说,消费者通过扫码,除可以了解产品信息,还可以查看医疗产品的生产环节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在农产品、食品、日用品等零售领域,主力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可以借鉴上述医疗产品经验,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建立追踪溯源体系。但目前,这些领域中仍存在大数据规模小、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体系建设滞后。这也意味着,不断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通过技术建立溯源体系,将成为零售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作者单位: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