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绿色金融促绿色技术产业化
2020-05-22 17:21: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束兰根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各类新兴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绿色技术逐渐成长,但其广泛应用需要产业的支持,既要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也要推动众多传统产业借助新技术实现“绿化”。在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资源投入,特别是金融资本的支持。现代金融在货币资本调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绿色金融在组织机构、体制机制、管理应用、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创新运用,特别是将技术、金融、产业融会贯通,将更好地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助力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江苏省是传统制造业大省,自然资源使用需求大,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较大,产业绿色转型已刻不容缓。2018年10月8日,江苏省环保厅、金融办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后,一批绿色金融机构、绿色产品和绿色合作不断涌现。截至2019年末,江苏已有6家银行建有绿色分支行,发行绿色债券52只,绿色信贷余额9211亿元,占全国总量约为十分之一。但是,相对于庞大的绿色市场来看,发展依旧不足,未来潜力巨大,需进一步深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绿色产业的重要支持功能。

创建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融资成本是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关加大信贷支持、灵活适度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成效。绿色金融领域,由于环境风险被提前解析和规避,环境风险溢价减少,能够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以绿色债券成本为例,近3年国内AAA评级绿色公司债券的发行利率,普遍低于同类普通公司债券发行利率。通过增大绿色金融供给,将助力于企业积极引入环境友好型项目,引导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工艺、生产绿色产品,就整体而言,有利于环境成本的下降、环境效益的显现和社会综合效用的提升,形成良性互动。这正是绿色金融发挥引领作用的生动体现。

实施差异化机制加大有效投入。绿色金融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产品和服务是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因此,政府要从政策层面发出支持绿色金融的积极信号,加强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等一揽子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给予多一些培育、多一些帮扶,综合运用“加法”“减法”法则,为绿色金融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所谓“加法”,即再增加一些准入,再提高一些重点资源倾斜,再加快一些审批效率。特别是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所谓“减法”,即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再降低一些融资担保要求,再减少一些融资成本,再降低一些资本消耗,如采取减税、贴息、降低审批门槛、降低绿色投融资成本等措施。

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化建设

绿色金融服务绿色技术和绿色企业的各个周期和各种需要,绝不是简单地创新几个贷款产品,或推出几个服务案例,而在于包含多元化的产品和链条化的服务的自身体系化建设。从政策制定、监管配套、专项考核,到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设立,以及绿色金融产品推出,再到配套的第三方服务,如绿色认证、绿色设计等,实现体系化建设、多元化服务,才能让绿色产业领域各个千差万别的技术、企业、项目等得到所需要的、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以定制化产品满足个性化融资需求。绿色技术前期投入大、技术含量高,且各个技术的同质化低,市场和竞争环境差异大。这就要求绿色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经营理念、盈利能力、投资周期、利润和现金流稳定性、研究与产业化资金投入规模等方面立足不同服务阶段和产品特点,为绿色技术转化落地量身定制一批针对性强、契合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从目前看,国际普遍适用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建设大致可以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包括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PPP、绿色租赁等。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各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更多的分类和归类,形成标准化的特色服务品种,为绿色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目前,江苏先后设立了南京瑞基再生医疗基金、苏州思晔基金、陕能集团—上海电气新能源基金等多支产业发展基金。近期,在抗击疫情“一省包一市”支援下,江苏与湖北黄石除医疗对口支援外,还发行10亿元产业基金,定向支持黄石绿色产业发展。

以整合服务单元构建绿色金融服务链。江苏正在探索构建一套“以科学家为领头,创投家为核心,企业家为载体”的绿色金融服务链。通过优化绿色金融机构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以及专业中介机构的互补优势。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前期发掘优秀绿色技术,相关投资人、创投基金、金融机构等着手设计开发不同金融服务产品进行技术、项目、企业、人才不同阶段的服务对接,辅之以相关培育机构,实现产业导入,借助标准化认证,进一步享受政策红利,加速技术产业化,进而形成绿色金融体系化地服务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一条完整的服务链。

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

创新金融工具、扩大融资池,鼓励设立绿色技术产业化母基金。绿色技术的转化不仅需要债权融资,同时也需要股权融资。通过政府出资设立多种形式的绿色技术产业化母基金,能起到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放大效应,更加广泛地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绿色文旅、绿色制造等绿色产业。在母基金之下,进一步专设若干绿色产业对应的绿色技术转化子基金,撬动多元资本力量,推动多领域的绿色技术升级改造和创新。

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规模,为中长期绿色技术转化融资。2016年国内首支绿色债券发行,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绿色债券是适合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绿色项目(如污水和固废处理、新能源等)融资模式,能够为相应的绿色项目和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创新发行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熊猫债、绿色债券指数、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等新型绿色债券,不仅可拓宽新的绿色融资渠道,还可改善期限错配问题。绿色债券兼具效率和成本优势,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评议开辟绿色通道,以统一标识提高绿色债券发行审核、上市或挂牌转让的效率。据统计,绿债发行与发行日前后十五日内同期限、同级别、同券种的非绿债券相比,表现出价格优势的绿债占七成以上,平均价格优势区间集中在20至30个基点之间。为更好推行绿色债券,一些地方还制定了奖补政策,向企业释放更明确的政策信号。

建设绿色技术银行,打造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的整合性服务平台。绿色技术银行是绿色发展领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技术银行”,强化金融与技术相结合,促进绿色科技成果更好转移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同步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技术领域“南南合作”的综合服务性平台。绿色技术银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遵循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原则,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生命健康等领域,承接绿色技术的原始创新,通过建立绿色技术信息平台、金融平台和转移转化平台等,担负起绿色技术的产业创新、落地转化和国际转移的使命。

(作者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