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筑牢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的人才根基
2021-09-26 16:54: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吴松强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自贸试验区作为更高层次的开放试验平台,要主动扛起职责使命,率先在变局中闯出一条新路,育新机、开新局、探新路、作示范。人才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生力军。在落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深化自贸区南京片区人才建设,造就一批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对构筑南京人才发展高地、形成南京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人才发展取得的成效

人才招引质效显著提升。高素质人才集聚力度持续加大,人才队伍结构显著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高。2019年,经评定产生66名顶尖科技专家,其中有国内外院士16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2人。吸引3720名海内外人才申报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833人通过区级评审,254人入选市级计划。对中青年拔尖人才“扩面增量”,评定产生7个类别109名培养对象人选,有效地覆盖了硕博科研人员、企业青年工程师等人才群体。

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显著优化。截至2019年底,已有15个高新园区在宁健康运营并快速发展,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初具成效。实施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免除政策,全年新增减税357亿元、降费72亿元,599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38.6亿元。市级科技创新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29支天使子基金,发放科技贷款230亿元。加速推进新兴产业“育苗造林”,121人入选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

人才对产业的支撑效果明显。2019年,全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1475家,总数达4601家;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87家;新增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02家,累计孵化引进科技企业3000多家;专利申请总量达10302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2545件、PCT专利申请量为1754件;专利授权总量为5500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69.26件,位列全省第一。

推动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发展的亟需人才

人才是区域创新建设及发展的原动力,人才资源直接影响自贸区发展。自贸区南京片区聚焦“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亟需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研发创新、电子信息、金融、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

一是研发创新人才。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推进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首先需要研发创新人才,即一批创造性强、追逐专业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关键点、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将创新成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二是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和引进复合型电子信息人才是自贸区南京片区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面对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所需的电子信息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应用和开发。

三是金融人才。自贸区南京片区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途径是金融服务。面对全球的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所需的金融人才应具备金融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律,掌握各国的会计准则,具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商务英语等多领域知识以及拥有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

四是国际贸易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知识,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更好地进行市场预测和风险控制,从而寻求自贸区南京片区利益最大化。因此,所需的国际贸易人才不仅需要深谙贸易国之间的商务信息、贸易政策、经济结构以及基本的国际关系,还要对国际间交易、支付、运输、结算以及国际壁垒、国际劳务、国际公法、本国及投资目的国基本国情、贸易基本政策、相关法律有全局性的了解,更要对贸易往来国的营商环境有客观的度量。

五是物流管理人才。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对物流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增加。所需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能熟悉跨境电商物流流程、自贸区电商相关实体操作以及具备跨境电商运输营销客服能力,还能大量掌握集装箱运输等方面知识,熟悉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操作技能。

加快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人才发展的实施路径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人才服务市场化。深化政府部门管理改革,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市场机制。调整、制定出台新的更具活力的人才政策,使人才政策在人才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显著作用。优化政府的人才服务,重点突出人才引进服务、开发服务、培训服务、评价服务、招聘服务、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借鉴和运用国外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技术、手段,探索人才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方法、形式和途径,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具有综合特色的人才服务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评价体系化。重点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一方面,改进评价方式,探索建立项目评审与人才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水平;建立人才评价体系事前、事中及事后评估,事前评估着重于对人才信用及项目可行性的评价,事中及事后评估着重于对项目进展及成效的评价。另一方面,增加自贸区南京片区对人才引进与评估的自主权,在南京市有关人才管理政策的统领下,南京片区依据区域定位、产业发展以及资源禀赋等条件,合理选择创新创业人才。

强化地方特色,确保人才使用精准化。围绕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聚焦“4+4+1”主导产业体系,每年开展一次人才和产业需求调查,全面摸清自贸区人才分布和产业配套情况,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规划,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一体布局、同步推进。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建设条件,形成结构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增强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以人才的大投入、大开发助推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发挥人才和科技的“聚变效应”。推动自贸区南京片区与高校开展全面合作,深化合作研发项目、合作办学育才,增强南京片区对人才的吸纳、集聚、承载能力。

优化服务环境,推进人才保障机制化。加快提高高端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不断增加人才引进渠道。把柔性引才作为重点,打破原有人才引进瓶颈,利用技术入股、合作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广招天下英才,吸引高端人才以不同形式进驻自贸区。探索开发自贸区网络平台,整合政策发布、信息传递、项目引进、高端招聘、人才联谊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自贸区内各类企业人才工作互动互补,实现人才资源在自贸区内优化配置。

健全激励体系,促使人才创新活力化。改进自贸区人才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指标体系,把高端人才引进培养、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等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内容,切实形成鲜明考核导向。加强对人才表彰奖励倾斜力度,简化参评程序,并在评选名额上予以适当倾斜,对自贸区自主开展的人才项目以及优秀人才典型表彰活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协调人社、编制等部门,向自贸区选派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先行先试、容错纠错机制,为管理部门和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探索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