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扎实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0-09-21 16:47: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严斌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18年,江苏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

近年来,江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各地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一方面,各项任务指标如期完成。通过打好乡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违建拆除等“组合拳”,整体实施村庄建筑风貌改善和环境景观整治。截至2020年6月,江苏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超过98%,镇村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江苏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所普及率超95%;农村生活垃圾运储率超过98%,其中苏南、苏中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国家示范县3个,省级试点乡镇达11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超过6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接近85%、95%,废旧农膜回收率超过75%。此外,2018年以来,每年安排省级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资金130亿元左右。尤其是2020年通过改革与政策扶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类项目吸引各类投资233亿元。

另一方面,各地涌现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实践中,江苏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因地制宜,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模式做法。比如,苏南的“四格式、纳管式等无害化”厕所与苏中、苏北的“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宿迁的“腾空间、美空间、用空间、管空间”公共空间治理模式,溧阳实行的“污水纳管优先、相对集中处理为主、按户就地处理为辅”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昆山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进步奖”等考评制度,沛县的“清洁村庄美化家园”主题建设,丹阳红光村设立的“文明银行”,等等。同时,江苏还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线索发现和处置机制,依托“农技耘”APP上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随手拍”,构建高效、便捷、精准的问题线索征集处置渠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涉及部门多,既需要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又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此,应紧密结合江苏农村发展实际,抓住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统筹协调,努力让农村绿起来、美起来,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水土。

重视乡村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田园的保障。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生态环境特点和乡村生产生活特点,尊重乡村生态规律、生产规律、生活规律,避免为了追求效率、完成指标任务而破坏乡村人与自然的关系。

优先保障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的系统工程,更是功在当代、惠泽千秋的民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一切围绕农民群众利益来谋划,一切严格依法依规来实施。从农民最关心、感受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在建设的各个环节充分听取农民意见,采取以工代赈、以补代奖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建设和管护。保障乡村私人空间权益,加大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切实解决占用公共资源私搭乱建、无序种养等问题。把卫生清洁、村庄环境维护等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使创造美丽宜居生活环境成为农民的内在自觉。只有建立农民主动参与的机制,才能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高质量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环境整治能力。坚持“沟渠田林路”综合规划整治,高质量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农田水利,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田林网建设水平。在完成农村厕所革命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农村厨房革命、“客厅”革命,提高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抗风险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实现乡村外在美、内在美和持续美的有机统一。利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和处理工艺,实行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创新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农村废弃物回收利用与处置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发挥多层级多主体协同作用,构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宏观把握、抓手有力、有序推进,目标是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市)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优化各级政府在治理体系中的权责关系,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省级政府继续做好指导、保障工作,市级政府做好政策支持和监督检查工作,县乡政府整合各类资源,落实各项措施,承担主体责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农民卫生文明习惯,构建约束农民卫生文明行为的乡村制度。

健全融资投入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强化财政投入保障,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加土地出让收入投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三农”。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入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项目中,通过担保、贴息、基金、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协同与集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抓住“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的契机,把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与重大项目招引、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有效吸引民营企业、乡贤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现代生产要素和人才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