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化危为机 开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
2020-10-21 16:21: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季培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重振文旅市场,激发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如何化危为机,提升产业生机活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文旅领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

“危与机并存”,主动适应常态化防疫新形势

此次疫情对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文旅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给文旅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孕育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

从市场视角来看,文旅消费受到严重抑制。在疫情初期,各类文化和旅游活动被按下了“暂停键”,文旅消费被抑制、被冻结,上千万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受到波及。以扬州为例,仅2月份,全市暂停开放文化场馆217个、文化娱乐场所627家,取消文博活动517场,不仅失去了整个春节“黄金周”,而且疫情影响一直波及到“烟花三月”旅游旺季。此外,由于文旅场所关闭、演出活动取消,企业不仅春节前投入的资金无法回本,还要承担后期退团退款、日常维护等硬性费用支出,企业现金流普遍吃紧,54.9%的企业现金流维持时间不超过2个月,面临着严重生存危机。

从游客视角来看,健康旅游成为新热潮。疫情期间,人们在居家抗疫同时,重新审视了原有生活方式和文旅消费理念,乡村游、生态游、自驾游等业态产品市场需求陡增,此外,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物美价廉的一日游、周边游等产品更受游客青睐。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扬州开放式4A级景区东关街接待游客42.91万人次,主打体育游、休闲游的宋夹城景区接待游客15.65万人次,在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75%的硬性规定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从产业发展视角来看,数字文旅迎来新机遇。疫情期间,针对线下文化活动暂停的情况,多数城市充分运用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发展线上文创、手游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仅一季度,扬州就推出了各类线上文化服务项目1164个,打造了“非遗空中课堂”“扬博大讲堂”等数十个品牌栏目。云赏花、VR游园、云看展、旅游社转型直播带货成为上半年扬州文旅业发展的关键词。

“化危为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给近年来一路高涨的文旅业提供了冷静思考期。从业者需思考如何顺应消费升级时代,在产品升级、营销升级与产业智能化上深耕;主管部门需在畅通文旅消费全链条上下功夫,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

给政策与给信心同等重要。文旅业是对外部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此次疫情不仅破坏了文旅业的良性发展,也严重打击了企业经营人员的发展信心,迫切需要主管部门出台扶持政策,迅速稳定市场信心。疫情发生以来,扬州迅速协调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旅行社暂退2210多万元质保金,减免东关街等商户租金1000多万元,帮助企业用足用好财政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精简审批等政策,积极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让企业稳下来、活下去。同时,面向全国发放“烟花三月节”旅游餐饮惠民卡,降低瘦西湖等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开通环主要景区免费公交,刺激民众文化和旅游消费欲望,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玩得安全与玩得开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旅场所限流放宽到75%,跨省旅游解禁,这既是重大利好,也是压力测试。文旅部门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文旅产品供给问题,既要“安全游”,也要“快乐游”。对此,扬州一方面坚持分区分级原则,推出预约服务、限制流量、错峰出行等措施,稳步推进景区景点、文旅场馆恢复运行,将疫情防控贯穿文旅业复苏回暖全过程。另一方面,按照“先近程后远程”的市场恢复特点,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出“烟花三月寻美扬州”“运河文化嘉年华”等一批精品旅游活动,着力拉动内需。7月份,扬州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数155万人次,同比增长7.4%,成为全省当月唯一正增长的城市。

丰富产品与优化结构同步推进。随着文旅市场迎来恢复性增长,市场上涌现了大量乡村、康养、亲子研学类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文旅部门要统筹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抢市场,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鉴于此,扬州立足区域特色,打造了一批以大运河、淮扬美食、古街古巷为主题的线路产品,策划推出了以魔方、音乐为主题的“扬州夏日”品牌活动,同时,做好“文化+夜经济”文章,组织扬州弹词、清曲、木偶戏等地方特色非遗展演展示活动进景区、进乡村,推出“瘦西湖夜游”“夜游博物馆”等夜间城市文化空间,打造裸眼4D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夜产品,着力消除疫后产品“同质化”问题。

“内外兼修”,确保文旅稳增长的“源头活水”

从文旅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短期靠产品,中期靠产业,长期靠环境。常态化疫情防控期将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生产生活的背景,这就要求文旅行业慎终如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强化供给,优化结构,营造环境,切实推动产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融入战略,在产业发展上聚力增效。疫情也是一次优胜劣汰的选择,一些核心竞争力不强的文旅企业将被迫出局。推动疫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内要完善业态结构,紧扣中央关于“新基建”的总体部署、美丽江苏建设重大战略和“水韵江苏”策划要求,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增强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IP,开发一批沉浸式旅游项目,加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字号”品牌创建,加快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提升文旅产业综合效益;对外要招大引强,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齐头并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挖掘地方文旅发展潜力,切实把地区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变成发展的动力。如今,扬州正围绕“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加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运河非遗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打造“东亚文化产业合作(扬州)园区”,增添文化旅游新亮点。

主客共享,在产品供给上精准发力。疫情催生了消费升级和业态创新的机遇。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推出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非遗技艺体验、精品线路赏游、特色美食寻味产品线路,不断满足文旅消费新诉求。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度假等绿色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加大文旅惠民便民力度,因地制宜向群众发放惠民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惠民卡,推动国有景区实行门票减免、演出门票打折等惠民措施,让游客在得实惠、享方便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美丽江苏发展成果。让群众生活多姿多彩,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通过开展万场文化活动进社区、进景区,推出小型文艺演出、精品剧目展演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文旅消费场景活动,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体验项目。

数字赋能,在品牌营销上“双线发力”。疫情期间,大众逐步养成了数字文化消费习惯。聚焦线上和线下,统筹做好宣传推广。加强线下布局,把握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的契机,推动区域合作、游客互送、线路互推、抢占线下市场份额。创新营销模式,加强与各大OTA、新媒体、知名综艺节目的互联网营销合作,策划抖音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推介模式,提升城市口碑传播效应。强化数据运用,鼓励企业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刺激大众线上消费欲望和能力。

强化服务,在优化发展环境上积极作为。当前,城市间区域竞争已进入“拼环境”的时代。提升营商软环境,从长远看,需告别疫情初期“大水漫灌”式的扶持方式,按照“一企一政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切实增强服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优化提升文旅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公共领域硬服务,秉持文旅为民、文旅惠民的理念,按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要求,从“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着手,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保姆服务”。加大文旅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系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