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城实践
2020-10-21 16:18: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孙月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苏州市相城区始终坚持党风、民风、家风“三风联动”促共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促共治,产业、文化、生态“三个文明”促共享,在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实践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细落小落实,化巨为细,润物无声,推动社会成员从个体的“我”转变为群体的“我们”,从单一的“个体成员”转变为社区中的“共同体成员”,构建出一幅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动画卷。

“三风联动”促共建

相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富民、惠民、安民作为第一追求,多谋民意所向之策,多办民生所急之事,多尽民心所系之责。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动力,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优先目标,把完善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扎实做好保民生促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再燃激情”的火红年代,相城区更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机遇,被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列为支持与虹桥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地区,域内京沪高铁苏州北站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列为重点推进的两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政风清正,民风才能升华。相城区始终坚持把改善机关作风、强化干部作风作为重要基石,努力提升政风建设的高度,带动“相城风气”的全面提高,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全区着力创建“全科式、全网式、全时式”政务服务新模式,让企业群众好办事、办好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网格资源,拓展网格内涵,率先实施综合网格化工作。按照“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基础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民情联系无遗漏”的要求,通过实施综合网格化工作,将辖区内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服务管理内容全部纳入网格,把各种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和力量整合到网格,把社会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把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尽可能解决在网格,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事有人管,人人担责任”,实现看得见问题,办得了事,问得了责。

相城人文荟萃,风物清嘉,陆逊、陆贽、姚广孝、沈周、文徵明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生活的印记,他们倡导的仁爱、礼仪、民本、民生、诚信、和合、节俭、慈孝、廉洁、大同的理念以及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文化价值观,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本土化实践的活水源头。相城区先后修复王皋故居、熙馀草堂,挖掘名家大族优秀家风资源,让传统好家风好家训惠泽后人。同时,始终坚持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和社区作为社会成员生活的公共场所的作用,将家风当作民风、社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以家风正推动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

“三治相融”促共治

相城区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作为推动基层善治的重要目标,将社区自治、乡村自治当作基层治理体系的基础,调动社区居民和村民基层治理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活跃的社会治理主体。最有效的治理还是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相城区着眼于满足群众需求、化解矛盾困难、深化民主协商、推进共治共管,探索社区共治、区域共建与网格共管相结合的社区协商治理新路径。坚持以《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为遵循,以“居民代表、网格议事小组、社区协商委员会”为骨干,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协商委员会、网格议事小组职责清单为抓手,做到“小事代表议、大事网格议、难事社区议”,努力造就“社情民知、社事民议、社官民选、社策民决、社务民督、社绩民评”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以及禁毒禁赌会等“四会”作用,通过系列主题文艺节目巡演、道德讲堂等活动,说身边人、讲身边事、评身边理,加强对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习俗的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2018年,阳澄湖镇消泾村试行开展“文明银行”村民积分制管理,积分与评先表彰挂钩。村民积分高于平均分以上者,可被推荐为最美党员、最美村官(网格员、保洁员)、最美家庭、最美儿媳(公婆、女儿)等。同时,村民的积分可以换取由村内企业家自愿捐赠的物品。

相城区出台《关于深化全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全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与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自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条不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核心价值观、生态绿色、法治惠民、地域文化等多种元素为引领,结合节后返乡招聘季、妇女节、志愿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司法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禁毒日等宣传节点,运用微信微博、法律课堂、主题演讲以及创作非遗手工艺品等多种载体,将德法涵养融进百姓日常生活。利用好相城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平台,开展系列宪法宣传活动。

相城区持续推动好人文化建设和最美相城人建设,发挥相城13位中国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相城好人网”平台和开展“崇德向善、你我相承”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暨最美相城人现场交流活动、开展身边好人事迹巡回交流活动、创设“相城德善公益基金”、在冯梦龙村建设德本堂、深化志愿服务载体建设、广泛开展活动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做好未成年人工作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相城区还注重发挥乡贤在老百姓中间说得上话、办得了事的柔性工作特质,设立了103个“相贤志愿工作室”,每个“相贤志愿工作室”由各村(社区)聘请3至5名品行优、威望高、口碑好的优秀乡贤人员作为志愿者,积极收集百姓建议意见,成功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带动志愿者积极抗疫,下沉一线,构筑起防疫抗疫的钢铁长城。

“三个文明”促共享

近年来,相城区在挖掘江南水乡文化特色,推进“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19年,全区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2个、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3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2个、市级共享农庄1个,休闲观光营业收入达9.5亿元。黄埭镇入选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望亭镇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的“稻香小镇”获评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园区,阳澄湖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打造以大闸蟹为核心的水产品全产业链,阳澄湖度假区依托大闸蟹养殖发展渔家乐和农产品电商。截至2019年底,全区拥有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地7家、市级社示范社5家)、家庭农场10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4家),新型职业农民273人,组建了12个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相城区始终坚持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古今辉映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阳澄湖畔是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地,有着大量可以挖掘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地深挖红色廉洁文化资源,在砥砺党性党风的同时影响政风、民风和家风。先后修复了苏州县(工)委、洋澄县政府、“江抗”驻消泾办事处等红色遗迹,拍摄了动漫宣传片《母子英烈》,激发了广大干群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相城区还将古代名人廉元素与党规党纪结合起来,在传承乡贤乡风的过程中,促进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先后修缮了冯梦龙故居及纪念馆、清风园、“四知堂”等党风廉洁教育基地载体。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激发人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望亭镇立足大运河特色,阳澄湖省级度假区依托“金秋蟹黄时”,通过夜娱、夜秀、夜市、夜购等多元业态,不断注入相城文化基因。利用好非遗博物馆、御窑金砖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积极挖掘以“御窑金砖”为代表的“相城十绝”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的传承意义,不断涵养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

相城区农耕历史悠久,拥有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印记。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相城区水域占比约40%,是唯一连接长三角两大淡水湖(太湖和阳澄湖)的区域。18万亩的阳澄湖面积,相城区更是占到三分之二,可以说阳澄湖就是相城的母亲湖。悠久的农耕历史和江南水乡的地域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相城区不断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织好“典型江南,非常新城”的“双面绣”。根据时令节庆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将文化与体验活动相融合,赋予乡村传统文化现代价值,放大文化的经济效应。“春赏油菜满地”,持续办好阳澄湖莲花岛“油菜花节”活动,吸引本地和周边市民以及摄影、绘画等爱好者前来游玩。“秋看稻菽千重浪”,依托丰收节做细稻作文化,利用彩稻文化基地,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举行与水稻生产有关的各种农事活动。打造“不时不食”的特色活动。依托水八仙、大闸蟹做足饮食文化,通过举办阳澄湖旅游节,将品蟹、渔歌、水乡服饰等文化碎片进行整体包装,打造大型情景剧,举办大型原生态吴歌演唱会,开展渔业体验活动等,让人留得下、有看头、有收获。提升圣堂庙会活动文化档次,传承打连厢、扭秧歌、挑花篮、渔歌、传统戏曲等传统民俗活动,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社会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就是要在急速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尝试建设这种熟悉到不假思索的价值判断的可能性。相城区坚持发挥好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让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观,促“共建”,育“共治”,得“共享”,最终绘就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生动画卷。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党校)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