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10-21 16:13: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于立忠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途径和抓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转型阶段,城乡融合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在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上创新思路,转变原来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从而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现代化水平。

当前,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江苏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三种非平衡状态。

城市化仍然处于区域非平衡发展状态。目前,城乡流动仍然是单向的,人才、劳动力和资本多是从乡村向城市流动,这也使得苏北大部分的区县仍然是人口流出地,且村镇分散与劳动力缺乏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很多偏远自然村相关的服务配套也不到位,出现“空心村”。但在苏南,苏州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移民城市且人口增幅在70%左右。

城乡医疗教育文化服务仍然处于非平衡状态。有些相对偏远的乡村仍然处于传统村落发展阶段,医疗、教育、卫生和文化服务等都达不到要求,城乡发展不平衡还在加深。尤其是在苏北部分地区,青壮年人口流出严重,使得一些地方老龄化严重。

城乡风貌和公共景观仍然处于兴衰非平衡状态。新整治建设的村镇风貌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一个规划图纸给多个村庄建设,导致很多村庄一个面孔。缺乏特色产业和合理的就业机制。有的新建村庄虽然配套了会议中心、文化馆、超市,但因没有特色产业和合理的就业机制,难以吸引常住人口中的青壮年,村庄仍然以老人居住为主。

城乡融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和结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城乡融合的高质量现代化模式,是江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为此,应抓好以下工作。

创造城乡融合新格局,打造乡村地景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以全新的视野和艺术化的手段,结合当地历史特色和地方文化,打造个性化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这样才能吸引城市要素流向乡村。与此同时,在城乡空间特色风貌上,乡村的规划与建设不能都是一个标准、一种样态,而应是千姿百态的,如浙江就提出了万村万景的空间形态和街区形态。又比如欧洲的小镇小村,其建筑风貌都是个性化的,每个房屋建筑都具有艺术品的特色。此外,要赋予每一个村庄某种功能,如赋予文化主题、产品品牌、地方产业类型等,可增强不同村落的内生动力。

注重解决梯度差异,形成多样化发展的城乡融合模式。当前,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梯度化样态,地区差异较大,要加快形成多样性的发展业态,打造多样化发展的城乡融合模式。一方面要注重解决梯度发展的现状,在适应互联网快速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着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类企业的上市公司。目前,江苏有131家企业入围全国农业龙头企业500强,“十四五”期间可以朝着计划倍增的目标发展。另一方面要出台全新的政策,鼓励乡村发展智慧农业、规模农业、科技农业,培育农场经济、庄园经济,支持与乡村相适应的各类“淘宝村”发展电商经济。

以创业、就业为“核”,强化“文旅体工农商养”融合。乡村比城市更需要建设能创业、能就业的空间。要善于运用“区域核理论”,以创业、就业为“核”,打造村镇经济,强化“文旅体工农商养”产业深度融合,以此作为城乡融合的主导性普遍性产业模式,从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区域产业体系。原来的城乡融合虽然政策上强调城市要素下乡,但实际上仍表现为乡村产业要素长期向城市单向流动,现在应努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引乡融城”到“引城融乡”,最终使城乡融合形成双向流动机制。同时,还要把增加农民的资本性、资产性收入和娱乐空间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以文旅融合带动城乡融合,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乡村发展的经济形态和业态。文旅经济有产业链长、从业面宽、就业门槛低的特点,能很好地结合乡村的生态、地方文化、乡土特产和特色产业,建构适应乡村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不再满足于“住、吃、行、游、购、娱”的传统旅游要素,而是倾向于商旅游、养生游、运动游、研学游、休闲游、亲子游、民宿体验游、农副产品购物游等新的旅游要素。在2019年的一项调查中,中国有接近50亿人次的乡村旅游,多数人都有到乡村旅游的愿望。这是一个值得无限挖掘的市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要锚定目标任务、大胆创新实践,充分挖掘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和乡村的集体记忆,促进乡村和文旅的深度融合,不断为乡村旅游赋能。

把握5G发展的新机遇,发展和推广“精准农业模式”。精准农业代表了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其发源于美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一般的农业技术是通过品种、施肥、灌溉等措施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而精准农业技术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精确地计算出一块地所需的投入,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及提高效益的目的,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是近年出现的专门用于大田作物(规模)种植的综合集成的高科技农业应用系统,囊括了智慧农业、高科技农业、智能农业、AI农业、循环农业等,能在精准播种、精准耕作和精准智能收割、精准加工的基础上,全面节水、节电、节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精准农业的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都在精准管控之下,一部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管理控制一个大型农场。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精准农业势必会拥有更高的准确度、更快的指令下达速度等,从而进一步改变精准农业的现状。目前一些欠发达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和斯里兰卡等都已经率先开始了“精准农业模式”的建设。

(作者系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