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解决“他们”的烦心事
2020-10-21 16:07: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孙敖方

2014年,我被任命为常州市武进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虽然已有多年群众工作经验,但尖锐的劳资矛盾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越是充满风险的挑战,越是需要党员的斗争精神。我一直相信,只要迎难而上,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六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越来越意识到,要想解决矛盾,就必须走进“他们”的心里,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既包括劳动者,又包括企业。

工人说:我着急上火冲动,只是为了拿到应得的钱

2020年1月,我在某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讨薪帖”。作者说自己的父亲老王2017年至2018年跟随同乡包工头丁某,从安徽老家来到常州做零散小工,丁某先后拖欠其劳务费5.5万元,至今未能支付。双方先后到公安机关、人社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接受调解,但始终未能就还款时间达成一致。由于该案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我立即向市人社局汇报,并联合市公安局、住建局等部门约谈了包工头丁某。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劝说和协调,丁某终于答应立即筹措钱款。1月13日,我和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安徽池州,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将5.5万元现金交到了老王手中。

老王非常高兴,他告诉我们,为了要钱,他跑了几个部门,但丁某不断耍无赖,找各种理由推脱,甚至避而不见。眼看就要过年了,钱却没有着落,于是他跟儿子抱怨了几句,没想到远在深圳的儿子竟未经核实就添油加醋地发了帖子。如今终于拿到了血汗钱,他除了感激,还为儿子质疑政府而感到抱歉。

几天后,当我再次打开那个“讨薪帖”,看到了一个被置顶的作者留言。留言里除了表明已经拿到钱和感谢政府外,还对帖子里的一些质疑进行了澄清,说:“因撰写文章时带着对父母遭遇的愤慨情绪,原文部分措辞带有主观情绪,相关情况也未去全面核实。”

作为常年奋战在讨薪一线的劳动保障监察员,我非常理解作者发帖时的心情。这也是很多劳动者来投诉时的心情。那些愤怒、埋怨、激动,甚至不理智,都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声音。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俯下身子去倾听,全力以赴去处理。

今天,我的办公桌抽屉里依然放着几颗老王给我的糖果,包装非常简单,只有一层薄薄的彩纸,和老王一样质朴。每当被人误解感到无奈时,我便会吃上一颗。其实我并不爱吃糖,但这齁甜的味道总会提醒我:别恼,劳动者并不是在针对我,他们只是心急,他们想要的仅仅是拿到应得的钱而已。

包工头说:我不是不想结钱,我就是希望有个人来帮我们调解一下

2020年1月23日,小年夜,也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一点半,我接到电话,一群农民工正围堵在区信访局。原来,这些农民工跟着包工头程某在我区好几个工地干活,工资却一直拖欠着。

我立即安排监察员介入调查。经查,程某从上家某建筑公司陶某处承揽了多个小区的建设工程,带了二三十名农民工进行施工,由于程某与陶某对工程款结算有分歧,程某就一直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经统计,共拖欠30名农民工工资74万余元。

我紧急联系了陶某和程某,要求双方立即协商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由于分歧过大,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为了确保农民能够拿到钱过新年,我对程某宣讲法律规定,明确告知他不得以工程款未结算为由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如果其行为性质涉及犯罪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我又对陶某动之以情,农民工辛苦一年拿不到钱回家,不利于社会稳定,对公司声誉的影响也极为恶劣。

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僵局终于在晚上九点半被打破。程某愿意对原工程款报价打折,陶某也同意对程某的亏损部分给予补贴,双方迅速对数额达成一致。经过整整十个小时的努力,晚上十一点半,程某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全部农民工的工资。

结完工资,程某也舒了口气。他说:“其实我不是不愿意付钱,我也想回家过年啊。我就是希望政府能帮我主持协调,有你们在,什么事都好商量了。还有半小时就是大年夜,赶在最后的时间把钱结清,我也安心了。”

老百姓常常说包工头坏,自己赚了钱却不肯结给农民工。其实,有时候包工头也是无奈的,工价算不清,工程款结不到,还垫付了材料费,他们自然不愿意再掏钱结给农民工了。很多时候,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矛盾,只要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调解一下,双方平心静气把事情说清楚,问题就能解决了。

今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工程建筑领域农民工的工资将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专用账户支付。该条例对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工资清偿、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等都作了明确。上至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下至包工头、农民工,他们的权益都得到了保护,行为也都受到了约束。

企业负责人说:我们发展遇到困难时,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帮助

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地很多企业遭受冲击。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多家企业调研,直面企业困难,研究破解方法,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在调研某科技企业时我们了解到,这家企业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员工无法及时回常复工,导致大量订单不能按期完成,发货压力巨大。企业负责人甚至开玩笑说,现在厂里除了童工不要,什么人都要,哪怕只做一天也行。原来,人手就是破解这家企业眼下难题的关键。

当天下午,我们大队党支部紧急召开了支委会,决定组织支部党员利用休息日到企业生产一线当志愿者,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倡议一经提出,支部党员纷纷响应,并动员家属一同参与,很快就成功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还吸引了局里其他党支部的共同参与。

周末,当我带着志愿者们来到厂里时,企业负责人惊呆了。他还以为我说来工作是跟他开玩笑呢,没想到还真带着人来了。那天我们的党员志愿者和其他工人一起在车间里干了整整一天,单调乏味的工作让大家腰酸背痛,但没有人喊苦喊累,大家都为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贡献力量而感到骄傲。

下班后企业负责人对我说:“我们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但政策始终是大方向上的。像今天这种党员在一线做义工还是头一回,这样的帮助很细微,但又很实在,也同样是我们企业需要的。”

近几年,为了帮助企业发展,政府不断出台创新项目申报、高端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疫情期间还对市外务工人员进行奖励。这些政策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党员志愿者下车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这让我意识到,服务企业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小的方面着手,给他们解决一些眼下最着急的小问题。而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企业的这些需求呢?这就需要我们走进企业,面对面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资矛盾日趋多元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早已不是为职工讨要工资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协调劳资双方关系,让劳动者和企业和谐相处,促成良性循环。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风声雨声声声入耳,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有效解决他们的烦心事。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