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二次飞跃
2020-11-24 17:19:00  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泗洪县委宣传部调研组

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是全省农业“大包干”发源地。1978年,敢为人先的垫湖人迈出“大包干”的坚定步伐,实现了由靠救济粮生活到向国家出售余粮的巨大转变,拉开了江苏农业农村改革的大幕,被赞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近年来,垫湖村“两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整村农民搬进楼房,土地全部实现流转,碧根果、软籽石榴种植,林下老鹅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垫湖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脱贫。截至2020年7月底,人均年收入已超过7500元。预计到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走进车间住上楼房,农民转型产业工人。从“分”走向“合”,垫湖人开始了探索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一是集中居住,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2007年开始,垫湖村按照拆旧建新、不占耕地、群众自愿、分期建设的原则,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依托土地增减挂钩,对全村13个自然村庄全面实施拆迁,集中统一安置到新建集中居住区,并完善水、电、路、下水道、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同时以低于建造成本价转让的扶持政策,让36户十分困难的家庭也实现了“居者有其屋”。2013年底,全村13个自然村庄的1460户农户全部住进楼房。二是土地整合,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自2009年开始,垫湖村开始推行土地集中,通过小田并大田,将零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全村新增耕地850亩。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农业产业配套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垫湖村1.3万亩耕地已全部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三是引进项目,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拿工资”。村里建设了农民创业园,垫湖春稻米加工厂等企业陆续落户。原来村里有1700名劳动力,最多时曾有1000多人在外打工。随着村里企业陆续增多,有800多人回乡就业创业,也有不少人到大户家庭农场打工。

聚焦特色农业产业,打通精准脱贫路径。垫湖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较好地发挥了劳动者和土地的潜力。一是构筑鲜明产业格局。立足村情实际,以“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为主抓手,在前期深入调研、综合研判的基础上,致力发展碧根果育苗产业。二是探寻合作社新模式。垫湖村碧根果育苗基地中有330亩由上塘镇兴塘农业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社联社入股种植。该联社为垫湖村、桑园村、向阳居等10个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联合组成,每个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投入50万元作为入股资金,同时10个村共带动28户建档立卡户入股56万元。三是结构调整成效初显。碧根果育苗基地累计占地面积达1300亩,除去运营、管理成本后,二年后亩均纯收益超过1.5万元。已带动近120人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26人,农户年增收1.6万元。联社育苗基地利润全部用于村集体和入股建档立卡户分红,预期累计分红资金可达200万元以上。

积极招引优质企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垫湖村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招引7家企业落户,包括3家外来企业和4家本地乡土人才创办企业,涵盖纺织、自来水生产、玩具加工、口罩生产、美容刷制作等多个类别。其中,外来企业总投资3600余万元,有效带动本村89人就业,人均月工资3500余元;本地乡土人才创办企业带动本村245人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300余元。2019年,垫湖村启动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工程,并于今年6月完工。建成1100余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整合劳动就业、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矛盾调处、综合治理等公共服务窗口,真正实现办事“只跑一趟”。提档升级200余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点,完善内部功能室建设,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扶贫政策宣讲、招工宣传等服务。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垫湖村采取“党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的“1+3”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一是依靠党建引领。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大力推进“党员楼栋长”,创新“党员十户长”,以“两长”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法治应用。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治大讲堂等活动,帮助建档立卡户解决劳动欠薪、交通事故追偿、赡养等9大类法律扶贫需求事项,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更守法。三是提升德治能力。在人情新风“宿9条”基础上,由村民共商,制定人情减负“垫湖新规”。进一步明确红白喜事办理标准,探索出一套“垫湖新菜单”,对酒宴的礼金桌数、参与人员、菜品标准和申办流程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定期评选“人情减负月度之星”,并通过线上线下“乡风文明红黑榜”进行公示。以“六个一”标准,按季度举行“道德讲堂”活动。四是落实自治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按照民主决策程序常态开展民主议事。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运行,严格执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对村务决策、“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进行有效监督。

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村居发展,“两委”班子是关键,必须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核心动力。一是在建强村“两委”队伍方面下功夫。结合村“两委”换届,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并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水平。二是在人才引进方面下功夫。以薪资、福利待遇为突破点,招引一批高学历、高能力、适用于村集体经济的新型管理人才到村里就业。同时动员从本村走出去的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回村当村官、办企业,以此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在培养职业农民上下功夫。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业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的作用,通过经验介绍会、现场推进会等措施来培育新型农民及实用性管理人才,提升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腰包才能真正鼓起来。因地制宜厚植发展优势,让产业特色旺起来,给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打牢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以农民致富为核心,持续发展碧根果、软籽石榴等垫湖特色农业种植。重点发展碧根果成片林,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品牌化。利用互联网,探索“线上下单,线下认种,末端配送”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二是深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加快扶贫小菜园建设,发展“休闲旅游+林果采摘”模式,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特色农业产业潜力,结合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打造精品农家乐项目。三是盘活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垫湖村“春到上塘”纪念馆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景点宣传推介,丰富游客参观、体验的项目,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紧密联系,吸引更多游客进村打卡。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将乡村治理、脱贫增收、招商引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是狠抓环境提升。深入推进公共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以“五美庭院”建设为抓手,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推进“小公园、小果园、小花园”建设。二是脱贫提质增效。对于已脱贫贫困户,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加大力度做好结对跟踪帮扶,拿出部分扶贫资金收益支持低收入户创业增收,结合“四全工程”,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完善企业设施配套,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政策等支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推动村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