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的局部抗战转化为全面抗战。周恩来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指示,亲自创建和领导《群众》周刊。在1937年12月11日的《群众》周刊创刊号上,第一篇社论文章《从失败走向胜利的枢纽》指出,必须改变抗战方法,发动民众力量,巩固民族自信。激昂的文字如同思想的闪电,驱散了消极失败情绪的阴霾,粉碎了投降主义的阴谋,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热情。此后多年,周恩来为抗战动员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从健全组织架构、做好媒体宣传、发动民众力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抗战团结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中华儿女,汇聚起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磅礴力量。
谋篇布局精心健全组织架构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经过我党艰苦卓绝的斗争与多次谈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党对群众的领导,是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便于开展国共两党合作,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担负起抗战宣传的组织工作。当时政治部下设四个厅,周恩来分管三厅的宣传工作。他认为要掌握宣传主动权,占领国统区的宣传阵地,带动广大爱国人士向中国共产党靠拢,从而达成一致抗战的政治目标。
利用国民党机构的有利条件开展我党统战工作。极力争取郭沫若成为三厅的厅长,明确三厅的性质是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机构。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三厅发挥了组织群众、宣传抗日的作用,成为“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
组织民间协会团结抗日力量。根据抗战形势需要,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周恩来出面请冯玉祥支持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文协成立,周恩来被推选为文协名誉理事,他经常通过谈心的方式开展思想工作,争取文艺界的支持。
组建文艺团队进行宣传。1937年底,上海地下党领导建立的12个上海救亡演剧队和孩子剧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救亡民众团体,汇聚到武汉。周恩来决定由三厅出面收编这些演剧团体。演剧团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宣传我党的主张政策,宣传抗战到底的决心,粉碎投降论和亡国论的阴谋,发挥了宣传队和战斗队的重要作用。
争取共识广泛传播党的抗日主张
从国际国内的时代坐标出发,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诉求,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与国民党斡旋,既团结又斗争,用好报纸杂志等媒体平台,发出党的抗战主张,争取全民族的抗战共识。
坚持党性原则办媒体。为进一步宣传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争取到在全国公开出版党报党刊的合法权益。1937年年底,《群众》周刊创刊,1938年1月《新华日报》创办。周恩来认为党报是我们“杀敌的有力武器”,办党报必须“大胆泼辣,旗帜鲜明”,必须做到党性鲜明,必须着眼于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对《群众》周刊,他进一步提出要求:“《群众》周刊的编辑方针,同《新华日报》毫无二致,差别就在于《群众》是党刊,是理论性的刊物,需要更多地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出发,帮助广大读者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同时,还要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去批判一切不利于抗战以至破坏抗战的各种反动谬论。”
坚持真实性原则办媒体。尊重新闻出版工作的规律性,按照其内在规律办报办刊。周恩来不仅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而且通过宣传报道准确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鞭辟入里,宣传真理,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党办媒体为人民。宣传工作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宣传对象的接受程度。当时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差较大,周恩来在宣传形式上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他多次教诲《新华日报》工作人员要时刻贴近群众,“要深入群众,了解读者的愿望和要求,要着眼于群众”,要“注意大众化的问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下一番功夫,写出生动活泼、反映实际的文章”,要“面向中下层,坚持通俗化、大众化的方针,文字要降低到中学生的水平”。对于1938年4月的抗战扩大宣传周,周恩来曾指示说:这次扩大宣传,要扩大到劳动阶层中去,要到工厂农村里去,到前线、到战壕里去,提高广大工农的抗战意识和鼓舞战士们的杀敌情绪。他还要求针对不同对象提出易于动员他们的口号,口头宣传力求明白扼要,艺术宣传要激越感人,要使人看了漫画、电影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要使看戏的、听唱的感动得当场落泪,兴奋得矢志报仇。
汇聚民心灵活运用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群众基础,这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周恩来在1929年9月主持起草《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的指示信》中,多次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词。这个词在当时的含义是一切工作都要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来做。周恩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遵循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所追求的是政党目标、民族目标和人民诉求的一致性,其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的政治主张赢得了民心,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汇聚起全民族一致抗战的伟大力量。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胜利。千方百计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战之中,周恩来曾在《群众》周刊发表文章《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分析了在华北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如何进行抗战动员。“华北若再不开放民运,军队就无法补充,作战将无人援助,民众武装将无法建立,强悍者将受日寇的屠杀,懦弱者将变为日本顺民,狡黠者将变为汉奸,而奸商劣绅将首先悬挂日旗担任维持。我们如不愿意这样,只有无丝毫迟疑地宣传民众,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起来共同担当华北的持久游击战。首先,应向民众作广泛深入的抗日宣传。其二,要组织广大的民众在工会、商会、农会和学生会之中,并吸引他们到政治团体中来。其三,要发动民众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斗争,并联系到民族利益上来。其四,要组织他们在武装训练之中,引导其参加人民自卫队、游击队、义勇军,并吸引到部队中来。”在这段话中,周恩来强调了组织群众抗战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实际的指导。发动宣传工作也是为了组织民众、领导民众、武装民众。
密切联系国际友人争取国际援助。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国际宣传,扩大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争取国外记者、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人士的理解和支持。1938年周恩来在《群众》周刊上发表《怎样进行持久战》,在谈到中国如何进行持久战时指出,要接受国际援助,把接受国际援助作为进行持久战的条件。当然,他在辩证地强调加强国际宣传、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的同时,始终主张接受援助要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争取国际援助的同时,不失民族独立的立场,这是周恩来的智慧所在,也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集体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