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湖镇有大量鹅急售,恳请好心人帮忙转发本条消息。”2020年2月14日晚,督查完太和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后,打开手机,偶然发现微信朋友圈中有一条这样的信息。
看着图片里那黝黑的面孔,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三年前,那时我任天泉湖镇纪委书记。一天早晨,老井怒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直嚷嚷“哪个是纪委书记?我要告村书记,这种人根本不配当村干部”。见他十分激动,我赶紧倒杯水请他坐下,舒缓一下他的情绪。
原来,老井之前听村民说种地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心里犯了嘀咕,自己承包的一百多亩土地从来没有领过补贴,会不会是被村书记贪污了?当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但村里没有通知到已经登记过的老井去投票参选。后来,老井在村委会公示栏发现,自己所在的村民小组选票数超过在家的村民数。老井又犯了嘀咕,小组里青年人基本都在外打工,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公示里有这么多的选票肯定是村书记搞的鬼。“这种人就不应该干书记!”一气之下,他想到镇纪委来要个说法。
针对老井反映的问题,我们经过仔细走访调查,发现是村民小组的组长没有按照要求,逐户通知到本小组的村民参加选举。小组长上门通知时,恰巧老井在外干活不在家。事后,小组长没有想着打电话再通知一下或是再次上门,也没有贴告知书,使得老井以及其他一些村民未能参会。换届选举当天,村书记安排小组长多填写选票。而对于土地补贴,老井承包的土地原来是林地,是后来改造成农田的,所以没有纳入补贴范围。今年,镇农技站正在对类似于老井这样的情况进行梳理,打算向上争取土地补贴。
调查清楚后,我约了老井一早在办公室见面,但他没有按时来。等他走进办公室时,我正接待北山村的几位村民。我请老井坐下等一会儿,待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再与他详谈。北山村的村民还没有走,我妈抱着孩子也来到办公室。因为过了喂奶时间,她看我还没有到宿舍去,着急了。我只好让她也坐在办公室里等。送走北山村的村民,我把老井带到隔壁,向其反馈调查结果。老井听到查实了村书记的违纪行为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可当得知只是给予党纪处分时,心中颇有不快。对于没有土地补贴,他更不高兴了。当我拿出文件依据和村里上报的土地补贴表时,老井抛出一句“官官相护”。我正想进一步跟他交谈,他的手机响了,然后急匆匆地走了。
下午一上班,老井打来电话:“王书记,我是老井。今天坐在办公室的是你妈妈吧?你妈抱着孩子坐在办公室,我拍了视频。你把纪委办公室当成什么了?既然村书记在换届选举时弄虚作假,你查出来为何不罢免?你这是在包庇,我要到县纪委去告你。”
听了老井的一席话,我哭笑不得:“如果我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存在包庇村书记的行为,你可以去告我,那是你的权利。至于我妈抱孩子坐在我办公室,按照法律,母亲有哺乳自己孩子的权利。”
我一休完产假,就忙着调查处理老井反映的问题,有时到村里走访群众,根本赶不上饭点吃饭,老井居然说我包庇他们,还要去投诉……想起这些,心里很是委屈。但委屈归委屈,事情总得做。我主动去找老井,请他一起再次去调查。渐渐地,老井不再那么抵触了。我和老井还互加了微信好友。
老井最擅长种地,但是种地这么多年,地里始终没有种出个“金娃娃”。几年前,他在虾稻共生养殖之余,附带养些鹅。随着天泉湖镇旅游行业越来越旺,众多的“农家乐”饭店红火起来,这些店的招牌菜除了“盱眙龙虾”,就是“红烧老鹅”了。经过努力,老井成为饭店和周边活禽市场的供货商。2019年秋,老井想大干一场,将饲养量扩大到了2000只。年前,他只是向老客户销售了少许,想等春节高峰来临。
然而,老井并没有等来料想中的高峰。因疫情管控,“农家乐”暂时停业,活禽市场关闭,他的鹅没了销路。最难的是,库存饲料他只备了10天的货。鹅卖不出去,他急了。没饲料、销路难、鹅受冻,老井眼前的“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眼看着辛辛苦苦养的2000只鹅就要“打水漂”,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
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老井的鹅一旦卖不掉,他几年的辛苦白费不说,还得赔本,再说他家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我得帮帮他。想到这儿,我立刻拨通了老井的电话。
“老井,盱眙主城区的防控疫情力度大,销售比较难,但是网上销售还是可以的。当然,活禽肯定是不能卖的,你要把鹅宰杀好了,然后请快递小哥送货。”我给老井出主意。
“我没有做过网上交易啊,我不会。”
“你保持手机畅通,先备一部分货。鹅宰杀好后,要分开包装。同时注意鹅场的疫情防护和消毒工作。”
“好,我打算后天早上到县城大剧院去卖。”
放下电话后,我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里当起了“推销员”,发布了鹅滞销的求助信息。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我的第一条“卖鹅广告”发出后,有朋友善意提醒:“你怎么卖鹅了,是不是做兼职了?”
还有的说:“你帮老井卖鹅,那不是你该做的事情啊?”
“卖鹅?现在疫情管控这么严,畜禽市场更是首当其冲。这个时候不好卖哟。”
“老井是天泉湖镇人,你帮卖鹅,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卖鹅买鹅中出了什么事情,连带责任可跑不了呀?”
面对这些善意的劝告,有的我一一解释,有的却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我想,目前最难的是老井,鹅卖不出去,他的日子会更难过的,能让他早日走出困境,比什么都重要。
由于我的“卖力吆喝”,一时间,“帮老井卖鹅”的互助消息得到了盱眙许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转发。这条互助消息成了盱眙的“今日头条”。除了“广而告之”外,这些爱心人士也加入到采购队伍,当天老井便接到了200多只鹅的订单。
那天,在县大剧院门口,我又临时当起了“秩序员”,让买鹅人戴上口罩依次排队并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不到1小时,老井的鹅全部卖光了。回到家后,我又找到了小区的业委会负责人,请求在业主群里帮忙宣传卖鹅。起初,他也犹豫,但看到我胸前佩戴的党徽,听了老井的实际困难后,终于同意了。于是,盱眙疫情期间的第一个“购鹅群”上线了。
开了好头,我原本可以放手了。因为此时太和街道的疫情防控任务非常繁重,特别是作为疫情防控督查负责人,我每天要奔波在5个社区48个卡口之间,还要撰写当日督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而我这个“卖鹅代言人”,每天要接十几个电话,回复几十条留言,有时还要帮忙带路、送货,确实挺累的。但一想到老井急切的面孔,我决定再咬咬牙坚持下去。
老井接到的订单源源不断,2000只鹅很快只剩下几十只种鹅。事后,老井想送我一只鹅作为酬谢,我婉言谢绝了。他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王书记!以前是我对不起你,没想到你都调走了,还不计前嫌帮我卖鹅。真的非常感谢。”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惹人厌”与“让人赞”常常是工作的两面,有时被人误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想,只要用心用情,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就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作者系淮安市盱眙县太和街道纪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