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4年,江宁区承接国家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肩负起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新使命,紧扣“确权、赋能、搞活”的总体思路,围绕集体成员界定、村社分社、权能拓展、产权交易深入展开,2018年底江宁区193个涉农社区已全部完成本轮股权固化改革任务。
改革方向:紧扣“确权、赋能、搞活”
首先,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清产核资工作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责任到位。村(社区)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直接负责本项工作。二是全面彻底。对社区账面、账外“三资”全面盘点核查,实物细致登记造册,往来款项逐一梳理核对。三是准确无误。以居民代表会议、入户等方式当面核对,邀请律师事务所参与,及时公开调查结果,确保合法、公正。
其次,建章立制,定纷止争。改革中成员资格的界定是关键,但在实践中缺少权威的法律依据,现实中也存在资产原始积累、婚丧嫁娶、户籍关系、一、二轮土地承包等多方面的变化。为化解基层矛盾,江宁区委、区政府不作统一规定,把决定权交给村(社区),各村(社区)根据本村(社区)成员的意见制定章程,因此各村(社区)股份设置标准不一,“一村一策”。股民资格界定主要根据户籍、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等因素。
再次,股权固化,静态管理。江宁区股权固化管理模式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量化到人,对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成员个人,不仅明确了产权主体,还权于农民,明确了农民的集体资产权益份额,消除了经商、办厂、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固化到户,以户为单位制定股权证,记载所持有的股份信息,以此作为参与管理决策、享受收益分配的凭证。股权固化后实行静态管理,不随人口变动调整,“生不增、死不减”,户内继承。
第四,搭建平台,规范交易。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坚持了三项原则,一是建设标准化。建立区、街道联网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实现交易监管平台全覆盖。二是交易规范化。全区所有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线上发布信息、线上接受报名、线上竞价,促进农村产权顺畅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监管常态化。街道对社区各类“应进必进”业务进行监督,对未进场交易而签订合同产生的收入不予入账,从源头上杜绝“应进未进”情况的发生。
探索实践:村社分社、权能拓展、产权交易
一是探索村社分离。开展试点,逐步厘清村(居)委会与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关系,进一步推进职能分开、管理分开、人员分开、财务分开“四分开”模式的探索。建议在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规范运转后,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产生主要负责人。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理顺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关系,接受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明确收益分配制度。创新收益分配机制,逐渐取消集体股,先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公益金,之后在股东中实行股份分红。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可转增股本和弥补收益;公益金用于集体公益福利设施建设,包括兴建学校、幼儿园、福利院以及道路交通、环卫绿化等设施。具体的比例或数额由股东(代表)在年度预决算和收益分配议题中讨论决定。
三是赋予农民资产股份权能。探索个人股的有偿退出、转让、抵押、担保办法,现阶段可“户内继承、社内转让”,但应明确转出方应持有的最低股份数量和受让方所持有的最高股份数量,防止被内部少数人控制或外部资本侵占。审慎稳妥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改革试点,探索农民以及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担保贷款的具体办法。
(课题组成员:汤寒秋王诗露宋琳琳执笔: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