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仅如此,《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七个聚焦”中的第一项,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具体目标的实现显然是需要优质的营商环境来支撑。《决定》还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可见《决定》对于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放得活”又“管得住”,是对营商环境提出的非常高的要求。
充分认识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是对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资本已经成为最丰裕的生产要素,二是已经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两个重要特征加在一起,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劳动力、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研发支出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22.10%,28.2%和15.73%,资本已经成为最丰裕的生产要素;与资本稀缺时代相比,当前企业家和创业者会感觉盈利变得更加困难,这是当前企业感受到竞争压力不断提升的宏观背景。其次,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把自己转变为“企业家才能”,创业促就业必要性提升,而经济发展也需要更多人发挥企业家精神去试错,才能更好实现创新驱动。因此,一方面是资本日益丰裕使企业家和创业者感觉到盈利不易,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人从就业者变成创业者,一个优质的营商环境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也是发挥中国国情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中国具备独特的优势国情——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总量就全球领先,中国目前仍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这意味着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但同时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却已经高达18%,巨大的经济总量可以产生引力,吸引全球优势资源进来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并获得回报。这种“潜力与引力兼备”的优势是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所以是独特国情优势。要发挥这一优势,就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而只有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才更有利于更好发挥这一优势,成为全球优质资源的引力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是实现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要求,也是地方政府实现发展目标的需要。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任务之首,而“提高投资效益”是其中重要部分,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是提高投资收益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各地区之间相互竞争又是中国重要的制度性特征,所以建设营商环境有可能成为今年地方竞争的重要方面,成为更加紧迫的工作任务。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最根本的是需要充分理解和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要相信市场机制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相信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产生“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局面。今年以来无论是深度求索惊艳全球,还是电影《哪吒2》的爆火,还有京东加入外卖行业竞争,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作用,降低各种交易成本,减少不当干预,校正激励机制扭曲,做好国际间政策协调,从而帮助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一是应当努力既让存量领域产生良性竞争,又让新兴领域产生足够增量。应当帮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使传统的存量领域产生优胜劣汰,提升水平,比如可能要制定合适的产品标准以避免“内卷”;同时又要使市场有能力准确高效地识别新兴未来增量领域,鼓励企业家在合理的收益预期之下勇于试错。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没有太多先行者经验可以借鉴的新领域,先行者可能经历一种被“无偿占用”的市场失灵,即创新者的不足、经验和教训被后来者观察和学习应用并取得成功,先行者对全行业有益,却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从而产生正外部性,导致“创新”的“生产过少”问题,需要政策来保护和鼓励。
二是要提供畅通高效的政务服务。这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特别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投资环境吸引力。这方面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上入手。技术层面上,充分利用AI赋能。比如“浙里办”作为浙江省政务服务网的官方应用,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大幅减少了企业办理业务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和填写的表单;义乌上线的全类型全周期商事智能登记系统,减少了企业开办环节中80%的手工填报内容和审核步骤,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制度层面上也要做好设计与安排,从而在政务服务方面也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如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作为考核指标,推行“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一窗受理”等方式,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制度,减少平日对企业的打扰,同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数字技术高效率提供服务方面,近年来各大平台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平台本身虽然是企业,但也要为平台上其他众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一些具体方法可以为地方政府政务服务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是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这有助于培育长期主义与耐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是经营主体必然要面临的风险,所以政策的不确定性就应当被降低。当政策稳定可预期时,企业才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市场前景和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加放心地制定5年、10年甚至更长期的发展战略,愿意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的工作。稳定的政策环境也能给投资者信心,使其相信所投资的企业在未来不会因政策的大幅变动而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更愿意为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成为耐心资本,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在稳定政策环境下,会对初创企业进行长期投资,陪伴企业成长。
四是提供统一开放的营商环境。这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提高地方竞争力。地方政府应当在创造内外统一营商环境方面做好工作,坚决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区域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缩短企业运输和信息传递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支撑,增强地方投资吸引力,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同时通过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过程中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打通国外生产要素进入国内的堵点和难点,从而有力支持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者罗立彬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胡鑫毓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