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强,经济基础好、体量大,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在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上探索经验、形成示范有着较为充分的条件。可以从“筑底线、织双线、优连线、绘彩线”四个方面入手,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每个人的劳动创造,绣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越来越绚烂的幸福图景。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始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通过在经济发展快的区域探索经验,进而形成对全国的示范带动。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强,经济基础好、体量大,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在促进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上探索经验、形成示范有着较为充分的条件。从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内涵要求、动力机制和生活塑造等维度考量,南京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以从“筑底线、织双线、优连线、绘彩线”四个方面入手,即筑牢社会发展的民生底线、织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双线、优化创新引领致富的连线、绘就人民美好生活的彩线,以“四线”合力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每个人的劳动创造,绣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越来越绚烂的幸福图景。
筑牢社会发展民生基础
民生基础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和前提条件,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才能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南京在“民生七有”方面有着较好的保障水平,应当着力在形成其稳步提升的动力机制和制度安排上形成示范,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特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上升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同时,着力解决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持续强化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市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辅导和支持机制建设,在鼓励和拓展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上,可以通过地方立法,逐步构建起系统性的制度保障。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民生基础建设上,还要注重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将南京丰沛的教育、文化、医疗等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普惠群众,不断为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更加公平的机会和更具获得感的体验。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在思想文化和精神品格上自立自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南京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现代科技教育发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前列,与其雄厚的物质基础一道共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因而,南京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要立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着力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双促进”的实践机理中,形成人的文化素养与收入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发展路径,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投资于人、服务于人,发挥自身优势条件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让人们通过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同时,要积极引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夯筑社会信任的文明基石,通过深化志愿服务和社会关爱行动,形成社会成员互帮互助的公益氛围,让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和情感纽带成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成就他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发挥创新人才引领作用
在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现代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推动力来自各领域创新所积聚的强大能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逐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构建起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体现了以人才引领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社会的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需要全面发挥创新人才引领作用,不断为人才的价值创造与社会生产实现提供灵活高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使之成为持续带动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的动力。南京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集聚区,也是众多科研机构的所在地,人才基础和实力都很雄厚,应当立足这一优势,进一步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上发力,同时积极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发展的科技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为其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便捷通道和良好法治环境,帮助其实现创新的社会价值。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地区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将发挥创新人才引领作用作为重要动力引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探索创新带动致富的具体经验,比如“创新合伙人”“创新共同体”“创新实验室”等,进一步激发全社会走创新共富之路的奋斗共识和情感共鸣。
塑造人文都市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凝结着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上看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从人的主体能动性上看则是劳动可以更加多样化的体现。共同富裕不是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坐享其成,而是依靠每个人的社会协作与价值共创,在物质生活互济和精神生活共享中塑造美好生活的伦理秩序和日常样态。因而,以先进思想引领社会实践方向,以优秀文化滋养人们美好心田,以终身学习促进个体价值创造,不仅是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南京在建设城市文明的时代进程中,要在不断以技术创新巩固产业基础的同时,发挥好人文都市的资源禀赋和建设效能,着力引导和满足人们自身学习和价值创造的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道德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精神激励等方面持续优化,形成文化赋能社会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示范效应。南京文化资本雄厚,要进一步深化城市和乡村的美学设计,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在凸显南京人文都市独特的审美气质的同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美丽环境陶冶美好心灵,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现代都市城乡一体繁荣的美好生活感受,在共同享有精神富裕上成为典范。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创造的社会文明成果。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必须充分激发每个人的社会创造力,各尽其能、相互帮助,各展所长、携手共进,在党团结带领人民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上,书写人民幸福生活的满意答卷。
(作者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