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的作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开放国际规则,先行先试,加强信息、软件、数据、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的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巩固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的地位,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服务业国际巨头落户江苏。
江苏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清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加发展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内外兼修,不断夯实经济大省挑大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亲临江苏视察,多次对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江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产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经济大省的地位牢不可破。2024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次达到万亿级规模,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成为全国百强市,百强县数量占全国1/4,5个设区市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江苏要内外兼修,练好内外功夫,找准着力点和快速发展路径,解决各行各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确保基数较大下经济增长不失速、经济质量不失优。练好内功的关键在于制度改革,要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下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获得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练好外功的着力点在于增强江苏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自贸区升级战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强化。
优化布局,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江苏是制造业强省,肩负着持续擦亮中国制造这张中国走向世界闪亮名片的重任。要坚守实体经济,把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牛鼻子”,把数字赋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带领中国制造从国际分工微笑曲线的低端不断迈向高端。江苏要优化生产力布局,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现代化,提升整体竞争力。应充分发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核心实验室的创新中心作用,在苏中、苏北构建科创实验室矩阵,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开展攻坚行动。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下的校企协同创新,开展高校科研“策源行动”、人才引育“登峰行动”、健全创新人才培育的立体生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组建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天使基金、高校成果转化基金等,发挥股票、债券、信贷市场引导要素资源聚集的杠杆作用,打造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高效金融支持体系,打造“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现代化,为江苏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劲引擎。
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要素配置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与之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江苏应深化制度改革,一是破除不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性障碍,重点是改革现行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绩效体系、统计体系以及政绩考核体系,为促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破除全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障碍,针对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和“内卷式”竞争,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清单,监督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打开堵塞内外循环的“旋转门”。尤其是要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招投标隐性壁垒、人才配置失衡、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制度障碍,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向民营企业开放交通、清洁能源、农业农村、市政等重点领域,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强江苏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三是破除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引擎,江苏应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主动打破行政管辖限制,实施重点功能区战略,运用经济增长极、产业链龙头和交通枢纽的强大优势,建立功能性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省市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经验,组建更多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创新联合体,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联动,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收获跨区域合作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四是加强省内区域协调,缩小南北差距。发挥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化生产力布局为抓手,统筹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明确南北共建、跨江融合、江海联动的重点任务和路径,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苏南苏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扩大开放,不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五年多来,已累计探索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鉴于我国制造业负面清单全面清零,应把服务业负面清单作为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点。要发挥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的作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开放国际规则,先行先试,加强信息、软件、数据、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业开放的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巩固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全国第一的地位,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服务业国际巨头落户江苏。通过与高手过招,在干中学,增强江苏服务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补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服务业发展短板,为经济更快发展增添新动力。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江苏应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统揽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国一策,加强各部门协同,推动形成贸易、投资、海关、产业等制度型开放合力,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构建有竞争力、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畅通双循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江苏贡献。
(作者涂永红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财金学院教授;多玉琴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