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经济动能
2025-03-19 17:28: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黄南

●南京市场化程度较高、流通体系发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地位突出。要通过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深化行业改革、强化场景牵引等举措,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这一重要论述聚焦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堵点问题,为南京乃至江苏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南京市场化程度较高,流通体系发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地位突出。近年来,南京通过构建和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及其生态、推进技术成果市场化转换、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劳动力流动环境,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在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上取得了良好成就。接下来,要通过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深化行业改革、强化场景牵引等举措,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创新分类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制度创新是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南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要素分类推进改革。

针对数据这一新型要素,要以完善市场化配置的基础制度为重点。南京深入推进构建数据所有权归属的基本原则和框架,研究制定统一的数据要素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其价格评估体系等,推动数据要素的“技术治理”,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数据安全治理上的应用,建立数据安全追溯体系。开展数据要素监管“沙盒制度”,破解数据孤岛现象,促进数据流动和共享。

针对南京较为丰富的技术要素,要以推进要素流动,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为制度改革的重点。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其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技术要素在创新联盟中的流动和共享。要构建起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开源创新社区的建设,通过交流与碰撞激活创新热情和成果涌现。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交易平台,优化技术评估、咨询、交易等服务体系,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为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创造条件。要加快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制定更具开放性的、覆盖更广泛的人才评定政策等,激发技术要素内在价值的充分释放。

针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以优化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为改革重点。要深入推进传统要素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各类传统要素资源,降低供需信息壁垒,为传统要素的顺畅流动创造条件。要减少传统要素配置中存在的各类“隐性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保障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平等获取生产要素。

以平台建设打造多层次要素流通枢纽

通过平台建设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是推进改革的一个有效举措。南京应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平台,尤其是综合性平台的建设,为要素的聚合、流动及其配置构建起更加良好的空间。

高质量推进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江苏国际数据港的功能及作用,打造跨境数据流通枢纽,完善数据跨境访问专线、区块链跨链互认等技术设施,支持智能汽车、电池数字护照等场景的国际化应用。高标准推进南京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数据交易全产业链生态,推动区域数据资源互通与联合定价,不断扩大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将其建设成为江苏省、南京都市圈以及长三角数据交易和共享平台,形成区域数据要素流通网络节点。

深入推进科创平台功能的迭代升级。近些年南京建设了不少重要的科创平台,但是大多数平台功能单一,自演化、自发展能力不强,不少需要依赖外部的资金、人才、政策扶持才能生存,因此,应将推动已有平台的功能迭代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平台内部嵌入金融、人才培养、产业化应用、市场开拓等功能。同时,要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与合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资本、劳动力要素平台。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发挥好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培育耐心资本支持硬科技发展;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提升平台融资服务功能。搭建数字化就业平台、灵活用工平台等,为劳动力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信息,支持发展各类共享用工和零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同时,要实施“要素配置效能评估”机制,将数据开放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以场景牵引激活要素内在价值

近些年,南京聚焦场景建设,在推动数据要素共建共享,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仍将深入推进场景的高质量建设,以场景建设回应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为要素流动及其价值的充分释放创造条件。

构建多维度场景生态,打通要素供需对接通道。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领域,如低空经济、绿色低碳、数字生活等,打造标杆性高质量场景项目,以此整合技术、数据、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形成场景牵引矩阵,打通部门壁垒、行业壁垒,提升技术要素与市场需求匹配效率。

建立“场景+”联动模式,促进要素集聚及其创新式利用。构建“场景+技术”“场景+资本”“场景+土地”等联动发展模式,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在通过场景建设激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同时,达到整合资本要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目的。要进一步加快高质量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建设,推动数据要素的开放与共享,加快相关企业的技术迭代,同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提高技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促进多元化参与,打造开放式发展生态。在场景项目的建设中,南京要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场景建设中的参与程度,鼓励承接到项目的龙头企业开放产业链体系,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场景建设。完善场景建设中的数据隐私保护、利润分成等制度体系,为数据的开放以及场景的产业化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场景合作,形成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依托江苏国际数据港加快整合区域数据资源,提高对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联合都市圈城市成立“南京都市圈场景创新联盟”,推动场景需求发布、资源共享、标准互认。与都市圈以及长三角城市共建产业发展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产业的协同发展,以此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推进南京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乃至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的场景合作,联合开展场景建设,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场景的产业化推广,促进生产要素依托场景建设进行跨域流通,提高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

(作者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