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作风建设贵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5-04-16 18:0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菁怡

党的作风是党性和世界观的体现,关系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围绕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这一主题,高瞻远瞩、高远谋划,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一系列党内法规。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传承了党的优良作风的精神基因,又注入了新时代党中央的治党智慧,开启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新的历史方位中的政治清醒

从“三大作风”到“两个务必”、再到“六条规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清醒地认识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认识到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动员令”,撬动作风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标识。

一子落地,满盘皆活,党中央立下中央八项规定的“铁规矩”“硬杠杠”至今已逾12年。12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涤荡“四风”顽疾,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战略需要,更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治党实践中的辩证思维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中央八项规定在应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挑战时,展现出辩证思维和治理韧性。

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到清理“会所中的歪风”,从规范公务接待到严查电子红包,作风建设遵循“变”与“不变”的辩证治党逻辑。

中央八项规定由“原则要求”向“具体规范”转变,将“改进调查研究”细化为“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等具体行为规范,形成可量化、可追溯、可问责的操作体系,把抽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体现出“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治党思维。

新闻报道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不准公款购买贺卡等,从身边小事、琐事做起,由“小切口”向“大纵深”迈进,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治党策略,打破了以往作风建设“雨过地皮湿”的循环怪圈。

作风建设辩证思维还体现在治党的具体实践中。比如,江苏省纪委监委构建的“四风”问题立体监督网,通过税务发票数据发现违规公款消费线索,近三年查处隐形变异问题1278件,彰显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治理智慧;北京市推行的“接诉即办”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倒逼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深圳市建立“廉政观察员”制度,邀请企业家参与营商环境监督,形成作风建设的社会合力。这些实践创新充分显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发展的治理体系,其生命力在于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这种由表及里、标本兼治的辩证治理逻辑,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政治智慧。

自我革命中的制度与文化协同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新举措,标志着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进入新阶段、臻入新境界。

配合中央八项规定,我们党先后制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在修改纪律处分条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中细化、深化中央八项规定。这些制度体系的完善呈现出“发现问题—建章立制—巩固深化”的螺旋上升治理路径。

作风建设制度重要,制度效能的文化转化更具深远意义。十年磨一剑,中央八项规定已从外在约束内化为党员干部内在的价值认同,“亲清政商关系”“简朴务实会风”“事不过夜马上就办”成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符号。在革命老区井冈山,干部下乡自备伙食费已成惯例;在改革开放前沿浦东,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这种文化嬗变一再说明,作风建设不仅改变了行为方式,更重塑了政治生态,为党的长期执政筑牢了文化根基。

这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是制度执行的再强化,更是初心使命的再唤醒;不仅是行为规范的再校准,更是政治基因的再传承。它如同黄洋界上的鼓角相闻,跨越时空激荡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恰似延河之畔的整风洗礼,在新时代激发出自我革命的不竭动力。当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更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处处清风拂面”的生动实践——让每一次调研都成为叩开民心的敲门砖,让每一份文件都化作破解难题的指南针,让每一场会议都变成凝聚共识的催化剂。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