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雨花英烈,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光辉典范
2025-04-09 16:00: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家芳

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之举,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重要要求的坚决贯彻。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才能永葆百年大党的生机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从组织角度来说,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持续解决党内问题的过程。就个体角度而言,自我革命则是党员个人不断净化完善自身思想行为,使其符合组织要求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谋私利就有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就能谋根本、谋大利,就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能有力回击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思想上的自我革命是行动上自我革命的基础,而私欲又是对自身思想意识进行自我革命的首要对象。雨花英烈就是一个无私无畏的彻底自我革命的群体,他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己为民、舍生取义,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进行自我革命”。

去“细微之私”培养情操,筑牢自我革命根基

革命情操是由感情、道德、思想、信念等综合形成的稳定、高尚的心理品质,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其核心内容。如何才能培养出革命的情操?早在1920年,恽代英就指出,“一个有志青年,首先必须破除‘自私’和‘游惰’的恶习,从日常的细微之处做起。为有益于社会改造的事业去牺牲时光,牺牲金钱,这是救死不暇的中国所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培养起革命的情操。”这里恽代英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革命阶级只有“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重建社会的思想,并进一步阐释了破除恶习之于革命的重要性。革命者也是普通人,也有囿于现实的各种利益考量与私心杂念,唯有先破除“心中之贼”——“自私”,才能将个人志向与社会改造、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自私”与“为公”不只关系到个人道德品行,更是关系到阶级立场与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为确保党组织真正成为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中共二大在《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将“牺牲个人”确立为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在客观上将培养革命情操融入党内制度,要求革命者为了社会革命须先进行自我革命。雨花英烈之所以能够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正因为他们模范履行组织章程,首先摒弃了个人私欲,一心救国救民。“吾有田产尚愿偿,却信仰主义随党走去,岂为利哉?”“剔除中饱,涓滴归公,一文钱都要用在有利革命上。”思想上的破私立公是雨花英烈进行自我革命、投身社会革命的前提与根基。

以崇高信仰坚定意志,培育百折不挠之精神

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雨花英烈将救国救民的朴素情感、党组织的规范要求升华为持久稳定的价值理性。强烈的救国救民情操引导英烈一步步探寻最合宜的救国方案,历经苦苦求索与反复甄别比较,他们最终选择了坚守人民立场的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他们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英烈的遗文中随处可见他们对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所抱持的必胜信念。党内人民至上的制度规范以及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政治认同与价值坚守。在雨花英烈视野中,人民利益是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是无条件的、为了人民幸福值得付出一切代价。正如杨振铎给亲友的信中所言:“我之奔走,正是为拯救我国父老兄弟诸姐妹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有坚定不移之意志,百折不回之精神,生死在所不计。”崇高的信仰、执着的信念培育了雨花英烈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成为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持续的自我牺牲、自我革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不竭动力。

以勇于担当淬炼党性,永葆人民公仆本色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是建党之始对共产党人践行党性的实践要求。共产党人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其根本在于切实贯彻党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雨花英烈救国救民的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只体现在思想意识层面,更体现为面临重大考验时的行为担当,体现为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邓中夏婉拒父亲为其谋得的职位,“我不做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当革命需要与家庭责任难以两全时,他们始终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人民的无私大爱。“愿将寸草心,化作光明火。长照可怜人,渡此汹涛舸。”身陷囹圄的柳志杰向父母表达了深深的歉疚,并再次表明自己服务大众、无怨无悔的心声。在英烈的诗文中,“为民”二字频频出现,他们不惜为民牺牲,也换来了民众的真心爱护。危难时刻,雨花英烈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坚强党性践行党的为民宗旨,书写了一份份人民公仆的优异答卷。南京地下党组织在屡遭重大破坏的过程中,南京市民甚至国民党兵士,有的自发掩护共产党人撤退,充分反映了民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

以敢于斗争诠释忠诚,铸就自我革命丰碑

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忠诚于党的事业与忠诚于人民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是坚决的血与火的斗争。雨花英烈为中国革命献出了青春、热血与生命,他们的斗争精神饱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面对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等反动势力,英烈们奋起抵抗,身先士卒。他们的斗争横跨新民主主义革命每一个历史阶段,涉及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从炮火硝烟的前沿阵地到扛笔作枪的文艺战线,从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到惊心动魄的隐蔽斗争,无处不留下雨花英烈英勇不屈的身影。及至被捕入狱,仍旧奋斗不息,将监狱作为对敌斗争的战场,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彻底的无私无畏的忠诚战士,从思想上破除个人私欲,到政治上坚持为民信仰,从危难时勇于担当重任,到风暴中敢于对敌斗争,雨花英烈不断净化、升华自身的思想行为,直至达到无我之境,用生命践行为国为民的价值追寻,铸就了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不朽丰碑。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为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专项课题“南京地下党组织早期建设研究”(YHT202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