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金融高水平开放加速形成耐心资本
2025-04-09 15:2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余泳泽 胡鹏

“耐心资本”自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便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为如何培育耐心资本作出关键部署。资本达到“耐心”标准需同时满足长期性、稳定性与战略性三大特征,即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不随短周期市场波动而发生根本性转变,且能够与投资对象形成深度合作,为其提供财务以外的全方位战略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党中央全面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以制度型开放主导、“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金融高水平开放,无疑为培育耐心资本提供了强劲动力。

金融高水平开放加速耐心资本形成机制。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化解耐心资本形成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即长期投资策略与短期市场波动冲击的矛盾,以及投资过程中财务安全性与战略合作风险性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做出了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等一系列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这体现出新时代我国金融开放的制度型导向特征。制度型导向的开放是在规则、监管、标准等方面主动与高水平国际准则接轨,是对原有“通道式”金融管理制度的高水平革新。这一制度性革新意味着金融机构将享受更加公平、透明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意味着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防范更加有效。高水平金融开放带来的高水平制度革新,既可以熨平非必要的市场短期波动,也能够缓解投融资双方的战略合作风险。

制度型开放既有助于弥补资本要素的普惠性不足,即金融机构对欠发达地区、民营和小微型企业的业务供给不足,还能够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切实发挥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通过对外开放所吸引来的跨国耐心资本多将高净值人群和发达区域作为业务目标,而对内的制度型开放一方面可以引导国内金融机构将“耐心”注入普惠金融业务中,扩大对欠发达地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普惠性资本要素供给,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隐形“玻璃门”,让资本的“耐心”在实体经济中更加“有的放矢”。

境外资本“引进来”既能扩大耐心资本规模,也能激发本国资本的“耐心”。纵观诸多世界一流企业不难发现,总有高水平的国际资本贯穿其成长始末。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扩大耐心资本规模的直接途径。不仅如此,引进高水平境外资本还能够促进本国金融机构在产品、业务、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吸收先进的外部经验,同时倒逼国内金融业展开良性竞争,提高自身“耐心”。向高水平金融机构开放市场能够优化金融资源供给,是本国耐心资本的“催化剂”。

本国资本“走出去”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金融业务国际合作,金融机构在跨国投资过程中形成的“耐心”将传递回本土。基于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仍占据本国金融市场较大比重的现状,仅在本土范围内经营无法提升投融资双方的战略合作层次和多样化水平,也满足不了耐心资本投资战略性的要求。扩大全球化布局将有助于本国金融机构在投行、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新兴领域延展业务范围,从而在更加广域的业务边界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提高投资的战略性。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力度不断扩大,深耕国际市场所积淀的业务经营水平和战略合作经验将“回流”至本土,耐心资本形成中面临的业务单一线性锁定将实现突破。

高水平开放并不意味着无序开放,在总体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防范跨境风险传导,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资本的“耐心”是建立在公平、有序、安全的金融环境基础上的,在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情况下,应当不断完善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引进源头为国内耐心资本选好“老师”、选“好老师”。

在引进高水平外部资本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外资金融机构在股权结构、内部管理、业务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与本国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以及本国金融市场的环境特殊性,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符合外资特点的监管规则,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国际金融领域的行业规范准则,为耐心资本在高水平开放中的加速形成创造更大制度空间和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

开展跨国业务的国内耐心资本在拓展业务范围和强化经营能力的同时,还应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国际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充分利用国内自贸区、自贸港的高水平开放政策红利,参与构建更加包容、公平的全球金融治理秩序;同时在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优势领域与高水平国际资本和重要金融管理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以此提升中国耐心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高水平开放要“内外兼修”,在耐心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的同时,还需重视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经济困难人群对耐心资本的需求以及对民营资本的“耐心”培养。要引导和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对普惠性金融资源需求群体注入“耐心”,同时形成更加公平的金融市场准入、运营和退出机制,提升国内金融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以供需两侧同时对内开放进一步加速耐心资本的形成。

(作者余泳泽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院长,胡鹏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生)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