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辩证统一。党的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结果。换言之,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党。高质量党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机制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高质量党建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的作用充分有效发挥,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建设的引领,高质量党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年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事业。百余年来党史的丰富实践证明,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党总是能够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指引我们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在政治、组织、思想等方面的强大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要建立党的初心使命的长效教育机制,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筑牢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升品行作风,答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终身课题。通过扎实开展集中性党纪学习教育,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以高质量党建成功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提升党建效能,以党建创新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为破解城乡发展失衡问题,需要贯彻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区域发展失衡问题,需要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解决民生短板,需要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供给质量和需求的平衡,需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一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抓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前沿,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要把环境保护和生产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实现清洁生产、低碳生产、节能生产,构建生态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高质量发展中,要注重变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变革传统生产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是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主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守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至上,需要走好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将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让高质量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民生和社会治理。
一是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不见面审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为重点,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到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制度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是筑牢为民服务阵地。着力解决城镇化率高引发的农民群众办事难、农村党员找组织难、农村干部找党员群众难“三难”问题,坚持“党建跟着党员走,服务跟着需求走”工作理念,打造集党员学习教育、群众议事办事等于一体的党群城市家园,按照“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作模式,围绕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形成“党建+多功能”服务模式,更好地为民服务。
三是努力打造为民办实事的干部队伍。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选贤任能、任人唯贤。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务实、胜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干部队伍。
四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与时俱进,创新党建模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压实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全覆盖建立党组织书记和党组织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加强协同治理,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形成一核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实现法治、德治、自治和智治的统一。要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五是更加注重人民幸福安康议题,将人民幸福安康问题作为极端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政策。解决好基层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厚植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开展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
[作者为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以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2024SJZD113)、南医大2023党建重点课题(23NYDJ0101)、南京医科大学马院揭榜挂帅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