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思想和理论指导。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充分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我们才能更好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纪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核,是由“第二个结合”所体现的,这既是“两种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结合,也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结合,并体现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辩证互动、“古”与“今”之间的变奏回响。对传统价值的认同。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从传统向现代跨越与传承中,实现了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人类文明的有机贯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创中华民族文明新纪元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促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也必将引领着中国走进现代世界,从而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纪元。
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义重大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一重要思想,一方面,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有丰富的认识论,又有科学的方法论,明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阐明了创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理论逻辑,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另一方面,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从“体”的层面讲,提出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坚持“两个结合”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创新观点。从“用”的层面讲,提出了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多项举措要求。
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文化自信、思想先进,既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也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接力赛”的历史进程,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文化立心铸魂、思想定向领航。而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一方面,我们要以更宽广的维度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和重大意义,善于从思想武器、精神力量、价值追求等视野来领悟其伟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蕴,切实悟透这一思想阐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等,为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提供思想启示和强大“动力源”。
从社会发展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了人类文明进步新形态。实践证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既有统一性、一致性的一面,体现为总体向前、进步的进程,同时也有特殊性、多样性的一面,体现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都带有自身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点。有鉴于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深化文明对话的“文明互鉴观”、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文明新形态观”等。这些重大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民族立场和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不仅具有重要的中国意义,也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并充分体现在“全球文明倡议”中。如“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和追求;“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主张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强调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和交流内容。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专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