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美丽乡村建设渲染美丽古都画卷
2020-09-02 15:2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温李庆

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是南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富美高”谆谆嘱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城市愿景,也是铸造卓越竞争力、构筑强大吸引力、形成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抓手。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的关键举措,要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进一步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弱项和短板,系统谋划建设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渲染美丽古都画卷。

坚持人民至上,科学规划先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让村民普遍有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的美丽乡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突出村民主体作用,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协调和保护好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一呼百应”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局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放在首要位置,优化乡村发展规划布局,立足乡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定位,统筹利用各类空间,分类指导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树立经营理念,激发内生动力。破除“重项目建设、轻运营管理”的惯性思维,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作用,政府做好引导,以市场化方式引进经营团队,制定和完善企业、村集体、村民利益分成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集智聚力同建共享。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和社会资本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融合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的都市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壮大产业融合载体,拓展乡村可持续发展空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扎根农村,成为致富带头人,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引擎。

注重特色亮点,讲好品牌故事。立足乡村文化,寻觅乡土根脉,注重“以小见大”,讲好“乡土故事”,彰显传统文化、延续农耕文化、珍视红色文化、弘扬现代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扎实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等保护工作。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展示南京元素、苏南特色,彰显村庄个性,做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亮点。以创新思维打造江宁金花村、高淳国际慢城、浦口珍珠村等美丽乡村品牌,融入文艺、科技、创意等元素,实现提档升级。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美丽乡村相关产业从业人员重视质量、珍惜信誉、争创品牌。

强化示范带动,推动全域共建。创新农村治理模式,在村民自治、财务公开、老年康养、电商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借鉴安吉“两山”银行实践经验,拓宽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转换途径,积极探索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文化传承型等多种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新的产业空间,寻找新的富民强村途径。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引领,带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村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串点连线成面抱团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推动全域共建。

保持战略定力,全面系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新冠肺炎疫情给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新形势下,南京美丽乡村建设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战略定力谋发展,始终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结在一起,始终把资源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各种业态的美丽经济,全面系统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造就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作者为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战略规划所副所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