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功能 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2020-08-19 15:48: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谭志云 付启元

文化产业园是一种将众多文化企业集中到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的一种产业发展平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京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集聚效果明显和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截止到2018年底,已建、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载体超过80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6个,市级文化产业园15个,去重后(去除被多部门、多级别重复认定的)南京市市级以上园区共28家。

从产业类型来看,南京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主要类型:一是文化创意综合类。主要有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创意东8区、创意中央科技文化园、博济·南京J6软件创意园、红山创意工厂、石榴财智中心文化产业园和老学堂创意产业园等。二是文化科技类。主要有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无线谷等,园区主导产业有网络信息服务、数字出版、数字影音娱乐、网络文学、版权交易保护、电子商务等,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发展。三是时尚艺术类。主要有鼓楼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等。四是影视动漫新媒体类。主要有中国南京游戏谷、南京江北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五是城市特色品牌类。主要有高淳国瓷小镇、江宁中国金箔城、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等。六是数字出版类。主要包括凤凰广场、春雨文化产业园、可一出版产业园等。七是广告会展类。主要包括国家广告产业园、四方当代艺术园区等。八是传统文化类。主要有十竹斋、爱涛艺术中心等。

从产业规模来看,全市市级以上产业园区投资总额超过534.3亿元,园区企业总数为14278家,入驻文化企业为5506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37.8%),其中规上文化企业676家。52个区级主要文化产业园区投资总额为206.3亿元。从经营状况来看,2018年,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营业收入总额为4274.8亿元,园区内文化企业总营收为1275.2亿元(约占园区营收总额的29.8%),其中,规上文化企业营收628.9亿元。52个区级主要文化产业园区营业收入总额为217.1亿元,园区内文化企业总营收为130.5亿元(约占园区营收总额的60.1%),其中,规上文化企业营收50.9亿元。虽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入驻的文化企业数量占比相对较低,但在文化产业园区总营收在园区营收总额的占比却相对较高,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活力。

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国外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在运作上呈现出企业分布集群化、核心产业地方化、资源配置专业化、产业运作法治化、企业规模错层化、产业链完整化、政府管理宽容化、市场经营网络化等特点。南京文化产业园要实现这一目标,亟须提升文化产业园功能。

进一步完善南京文化产业园区布局。整体规划全市园区发展,适当控制园区数量,实行群落式的发展,强调产业结构布局,而不是数量的叠加。园区跳出“大而全”“小而全”观念,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培育旗舰型的龙头文化企业,以此带动一个园区、一个城市的活力。各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梳理,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跨地域辐射能力。

建立文化产业园区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园区评价机制,突出重点,抓住几项关键性指标,如产业链建设、专业性服务平台建设、集聚情况(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比)、研发创新能力、人才状况等。规范产业园区准入和退出机制,结合绩效考评工作,对能够较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项目深耕等营商环境良好的园区管理主体进行绩效奖励;对经营不善、管理混乱、服务缺失、发展缓慢的园区则予以限期整改、甚至撤销命名的处罚。

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化建设。聚焦文化特色塑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新名城”,打造特色化、品牌化园区基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升级南京文化载体品牌。实施包括功能区、园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等文化空间提升计划。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金融服务融合互动紧密,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金融服务为手段,打造文化要素聚集区和文化交易产业链。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小微企业孵化、贷款担保等专业服务应用推广。

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育力度。凝聚南京高校资源,发挥南京科教兴盛、人文荟萃的优势,推动南京高校文化及相关专业与若干世界知名高校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办学关系;实施科教资源转化计划,推动重大文化项目落地工程、文化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文化科技新型研发机构落地等。依托南京创意设计中心,整合在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力量,大力培育专业设计研究机构,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激发全民创造活力,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谭志云为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所长、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付启元为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