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促进创业科研人员和资本回归“研发”
2020-08-27 10:51: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唐赟

“两落地一融合”是通过“政产学研资”的高效结合,促进科研成果最优化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工程。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科技型企业增速、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专利数量、人才集聚以及项目落地五个方面的再创新高。南京“百校对接计划”的启动,更加有效地促进了“两落地一融合”的实施和发展。

调研发现,当下创业的科研人员大多兼任负责人和主要管理职责,多数科研人员对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以及外部市场、事务等问题疲于应对且效率不高。亟待对创业科研人员的专业技术身份和企业经营者的身份作出区分和定位,尽快让其回归研发主业以使人才最优化配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量“热钱”涌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创产业,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同时也埋下了隐患。科创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才是初衷。“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相关机构和企业尚未产生相应问题,对投入“两落地一融合”的资本必须要有特殊的要求和管控。

促进“两落地一融合”中创业科研人员和资本回归“研发”,要考虑到科研人员市场化进程中的定位问题以及资本在盈利和促进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问题。一方面,科研人员创业后更适合回归“研发”主业,可通过在各专业工作之间配备通才性质的人才工作体系和机制来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且严格的措施来管控资本,使其始终服务“研发”第一位,以保障“两落地一融合”初心的实现。

供给并指导配套业务与“落地”企业精准衔接。对兼任负责人的创业科研人员进行教育疏导,引导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擅长的“研发”上来,把经营者的工作适当让渡出去。配套好相关业务团队,重点在于实行一对一衔接帮扶举措:以股份制形式全盘外包,以项目形式按约定分成,由政府成立专项资金给予配套服务业务团队适当补贴,为“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最基础的咨询、顾问等服务。

形成配置“浅层次”“通才”的体系与机制。大量启用综合型但不必然“高层次”的人才并形成相应体系。可专门成立“通才应急储备机制及机构”作为推进办公室,资金方面先期以政府预付(含补贴)为主,之后逐步市场化。先期为政府委派无偿或低偿去协助有需要的“落地”企业,经过实践之后逐渐走向市场化。作为对于先期政府预付资金的回笼和补贴的回报,可以要求“通才”们或者受益企业实行免费或在成本范围内收费(该费用上交先期投入的政府部门)负责培训后续的新进人员,以供后“落地”企业使用。

明确约定资本对研发的持续高比例投入。在投资之初就明确约定,要求资本对研发长期持续的高比例投入,并形成具体细节和标准的章程以及合约,明确要求资本不因眼前利益的“性价比”而停滞或减少对研发的高投入。以对项目和资金的充分调研和论证为基础,摸清研发的大致范畴特别是极限的推理结果和预估数值,从而对项目及投资的相关合约进行顶层和分层设计的指导和监管。向政府公开或备案项目的目的、目标、思维、架构以及具体进程和阶段性落地成果。资金按照设计和进展实际状况分期投入,分阶段围绕目标和目的进行验收,要注重过程控制和第三方论证、公证。四是严格违约责任,并完善赔偿方案体系。一旦出现中断约定范围内的研发投入的情况,则打出包括信誉制裁在内的惩罚组合拳。五是在通常的股权、知识产权质押等“风控”手段的基础之上,可酌情考虑主要负责人及其家属的无限连带责任。

(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成员来源:南京智库成果专报)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