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深刻认识“五个新的战略”判断
2022-09-29 14:37: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何良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前景作出的科学诠释,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战略自信。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要站在战略高度认识“五个新的战略”判断,有效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新的战略机遇,体现为时与势总体于我有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指的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相较于2002年首次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时的国情世情,当前的时空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宏观上看,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特点,从原来的利用机遇转变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引领塑造机遇。尽管挑战也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但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民族复兴已积累起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只要全国上下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懈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有利条件,总体上机遇依然大于挑战。

新的战略任务,体现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将继续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的战略阶段,体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义将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一个大国的复兴必定是在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量变与质变相承接中逐步完成宏伟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拼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民族复兴进程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未来5年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的关键时期,面临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新形势。用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关系到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未来。

新的战略要求,体现为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坚持“以我为主”积极掌握战略主动权。过去我们往往是顺势而上,当前的形势则更需要“谋势善为”,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全党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政治保证。同时,这一阶段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科学研判形势,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新的战略环境,体现为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和国际秩序变革调整相互关联影响而造成的多重效应。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此时代背景下,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球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更为突出,我们所能借助的外部红利正在变少,将不得不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但从我国自身来看,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治理效能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全面显著提高。因此,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党历来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研判发展大势、科学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国家由大到强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要遭遇各种风险困难的考验,甚至经历惊涛骇浪式的波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要把“五个新的战略”作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充分落实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奋发有为精神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讲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