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张玉林重要成果
2016-04-19 15:57:00  来源:南京大学

学术专著 

《転換期中国の国家と農民(1978-1998)》,(東京)日本農林統計協会,2001年。

《流动与瓦解——中国农村的演变及其动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主编著作 

《乔启明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环境与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译著 

祖田修著:《农学原论》(与周应恒等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速水佑次郎著:《农业经济论》(与沈金虎等合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晖俊众三编著:《日本农业150年》(与胡浩等合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学术论文

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环境社会学的特殊性与环境史,《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拔根时代的乡村儒学,《光明日报》2014年12月30日第7版。

危机、危机意识与共识——“雾霾”笼罩下的中国环境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环境问题演变与环境研究反思——跨学科交流的共识,《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年第7期。

当今中国的城市信仰与乡村治理,《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3年第12期。

江南の異変——苏南地域の开発とその问题,林良嗣等编《中国都市化の診断と処方》,(东京)明石书店,2014年。

中国能源开发的环境与社会代价,《中国环境安全评论》第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灾害的再生产与治理危机——中国经验的山西样本,《中国乡村研究》国际版(Rural China)第1辑(总第10辑),荷兰Brill学术出版社,2013年4月。

乔启明的中国农村研究及其开创意义,《中国研究》2012年春季卷(总第15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自虐式发展:全球化与中国的环境问题(日文),『季刊 経済理論』第48巻第3号,2011年10月。

当代中国的贱农主义(日文),『総合政策論叢』第3巻,2011年3月。

“现代化”之后的东亚农业与农村社会——日本、韩国、台湾的案例及其历史意蕴,《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

“天地异变”与中国农村研究,《中国研究》2009年春季卷(总第9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6月;《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第1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环境抗争的中国经验,《学海》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7期。

累积性灾难的社会应对——以海河流域为中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中国的环境战争与农村社会——以山西省为中心,梁治平编:《转型期的社会公正:问题与前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英文版:China’s Environmental War and Famrs’ Environmental Rights:A Shanxi Case Study,in Errol P.Mendes and Sakunthala Srighonthan,eds. Confronting Discrimination and Inequality in China:Chinese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s,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2009.pp.149-184. ;日文版:中国の環境戦争と農村社会、『東アジア経済研究』第二号、2009年12月。

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环境问题研究,《浙江学刊》2008年第4期。

中国农村环境恶化与冲突加剧的动力机制——以浙江省的三起“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中心,吴敬琏、江平主编:《洪范评论》第9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日文版:政経一体化開発構造と中国農村の環境衝突,三好祥子訳、加々美光行編:『中国内外政治と相互依存』,(東京)日本評論社,2008年。

蝕まれた土地:中国の工業化と農業・食糧安全,日本『中国21』Vol.26,2007年1月。

中国農村の社会変動と環境被害――河南省を中心に,日本『環境と公害』第36卷第1号,summer,岩波书店,2006。

离土时代的农村家庭——民工潮如何解构乡土中国,《洪范评论》第3卷第2辑,2006年6月;日文版:離村時代の中国農村家族――民工潮がもたらした農村社会の解体,首藤明和、落合恵美子等編:『分岐する現代中国家族――個人と家族の再編成』(首藤明和訳),(東京)明石書店、2008年。

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5期。

关于中国农村教师的边缘化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 年第5期。

经济大省的教育贫困——关于江苏省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实证分析,《中国改革》2005年第7期。

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关于一种稀缺资源分配状况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哲社版)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8期;英文版:Social Occupational Classes and Higher-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 Scarce Social Capital,选入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Vol.1,No.1,January 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Press.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扩张及其动力,香港《二十一世纪》电子网络版2005年5月号(总第38期);日文版:転換期の中国教育——不平等の拡大とその動力,『日中社会学研究』第13号,2005年10月。

通向城市的阶梯——20世纪后期一个苏北村庄的教育志,《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目前农村的教育危机,《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2004年第9期。

乡镇政权的再认识及改造,(香港)《二十一世纪》2003年8月号,总第78期。

环境污染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与顾金土合作),《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9期、《生态环境与保护》2003年第8期,《经济管理文摘》2003年第11期。

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经济学探讨,《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1期;日文版收入祖田修主编『持続可能な農村の形成』,(東京)大明堂,2003年。

中国城乡教育差距,《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收入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基于生存的农民的抵抗——转型期中国农民的一种行为方式的考察(日文),日本《农学原论研究》第20号,2000年3月。

村民自治:中国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建(日文),日本《农学原论研究》第20号,1999年3月。

转型期基层干部的扩张与“农民负担”――江苏省T乡的个案研究(日文),日本《村落社会研究》第5卷第2号,1999年3月。

从户籍制度看当代中国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以1950年代为中心(日文),日本《中国研究月报》1997年8月号,总第594号;中文版:迁徙的自由是如何失去的——关于1950年代中期的农民流动与户籍制度,王思明主编《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