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1.“论共同遗嘱”载《南大法律评论》1996年春
2.“集体争议立法比较研究” 载《南大法律评论》1997年春
3.“法、日、美三国集体争议立法简介”载《法学杂志》1996年12月
4.“债权人代位诉讼初探”,《法学》1999年第3期
5.“试论派生诉讼”,载《法商研究》1999年增刊
6.“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及对外效力”载《学海》2000年6月(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12期择录)
7.“诉权理论重构”载《南大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8.从“‘公益诉讼’看诉讼机能的扩大”,载《法治时代》(理论版)2003年夏季号
9.“程序效力论——以民事诉讼程序为核心的论述”,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10.“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公证债权文书不具有排斥当事人诉权的效力”,载《审判研究》2004年第7期
12.“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线”,载《东吴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党政与司法关系的规范化”,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4.“关于程序正义的两个误读”,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5.“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乡村基层法院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6.“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群体决策及其规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秋季号
17.“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8.“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正常运作’——兼及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践理性”,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人民法院报》2007年9月2日观点摘录)
19.“检察院介入民事诉讼的原则与限度”,载《检察日报》2007年6月12日
20.“大调解的功能及其限度——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21.“审执分离与执行权制约——透过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解读”,载《山东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2.“司法过程中的协调——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载《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3.“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的缺陷”,载《法学家》2009年第1期
24.“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5.“‘法本法硕’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与现代化》 2010年第3期
26.“陈燕萍工作法的社会认同分析”,《审判研究》2010年第2期
27. “陪审制、民意与公民社会”,《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8.《诉讼标的理论的“内卷化”批判》,《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29.《陪审制、民意与公民社会》,《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3期;
30.《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
31.《案例指导制度能走多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32.《谨防案例指导制度的瓶颈》,《法学》2011年第9期。
33.司法的公共理性:超越政治理性与技艺理性 中国法学 2013/3 一流期刊
34.调解优先:改革范式与法律解读 中外法学 2013/3 (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3年第12期)
35.构建司法过程中的公共领域 法律适用2014/7
36.人民陪审制改革向何处去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3
出版著作:
1.独著:《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2.译著:《世界风险社会》(合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合著:《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
4.合著:《司法公正的路径选择:从体制到程序》,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5.教材建设
6.《民事诉讼法——问题与原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参编)《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参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010年第二版)
9.(参编)《民事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合著)《民事诉讼法学》(法律硕士教材),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1.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实训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