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
(1)一个发展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研究》(CSSCI),1994年第6期,总第54期。
(2)201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上海科学院合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题为“城市文化产业的正功能与负功能”的论文,论文被收入联合国研究报告文献集(网络版),在国外相关领域学者中获好评。
(3)2010年5月,论文“文化造市:城市发展的另一条道路”收录于苏州《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汇编》。该文获大会特别嘉奖。
(4)2010年12月,完成由华盛顿大学出版、Paul Lukez教授和鲍莉副教授主编的关于城市规划的专著《Transforming The Mid-Polis》一书第9章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Opportunities”的撰写工作,获美国同行好评。
(5)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功能及问题反思—台中和南京的比较研究,《东岳论丛》(CSSCI),2012年第9期。
(6)“城市失用地”的概念、类型及其社会阻隔效应,《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3年第4期。
(7)以城市建设叙事看城市消费文化的整合与对立—以苏州古城为例。(第一作者:曹竞文,第二作者:何志宁),《城市社会学辑刊》(主编:张宝义),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2.专著
(1)《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2)《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园社会与经济功能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内出版(教育部2010年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形式)。
(3)《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内出版。
(4)《自然灾害社会学:理论与视角》,北京:言实出版社,2015年内出版。
3.研究报告
(1)2008年,《江宁区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绩效评估研究》,编入《江宁区人民政府2008年政策咨询研究课题成果汇编》,由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于2009年12月编撰成册。
(2)2012年,“苏州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研究”获苏州市社科联社科基金立项。是年,完成“苏州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的研究报告,获苏州市委有关部门的结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