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智库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尤里·达杜什(Uri Dadush)近日于该机构官网发布报告《全球化的未来》。该报告阐释了近期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特点,以及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继续存在。此外,报告还分析了新保护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其如何影响全球化政策的制定。
周期性因素致全球贸易放缓
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约翰·雷尼·肖特(John Rennie Short)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融合实现了巨大飞跃,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报告显示,商品与服务贸易占世界生产总值的份额由1990年的约40%升至今天的60%左右。在过去20年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额大约翻了3倍,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在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增长了近2/3,国际游客数量也翻了3倍左右,发达经济体中永久移民的数量大幅增长。
谈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表现时,达杜什表示,发展中国家人口已占到世界总人口的8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增长。从当前来看,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全球各领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全球贸易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这种变化得益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及时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且其发展仍处于起始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达杜什表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市场可以减少绝对贫困者数量,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全球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8.5亿减少至2013年的7.67亿。同时在发展中国家诞生的新兴中产阶级,为高收入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1990—2007年,高收入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以年均约11%的速度增长,2007年以后依然呈增长态势,这可以有效缓解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放缓趋势,使世界经济保持在适度的发展水平。
世界贸易总量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指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其增长速度大幅下降,有言论称这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终结。但达杜什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表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世界贸易总量的增长得益于百年不遇的机遇,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刺激了世界贸易在短期内的飞速发展,这是不可复制的。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趋势仍将持续,这也会令世界生产总值以及贸易总量增长放缓。世界贸易总量增幅下跌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即近年来自动化与新技术的进步以及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使离岸外包的吸引力下降。达杜什表示,世界贸易总量增速放缓背后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非结构性的。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贸易发展将重新加速,但增速应该很难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新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发展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托尼·马金(Tony Maki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人们脱离贫穷,但近期西方新保护主义思潮又起,不少西方政治家及其支持者声称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不公。
肖特表示,无论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发表的孤立言论,还是英国“脱欧”程序的启动,都体现了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力量的兴起,是新保护主义的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低技能劳动者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使制造业的蓝领工人更为直接地感受到了国际竞争的浪潮,机械化的大范围使用更是大规模地取代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岗位。
在谈到政治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时,达杜什表示,以美国和法国为例,国家是否愿意参与经济全球化关键在于国内社会与政治支持力量的强弱。从美国与法国总统选举的情况来看,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地区支持中间派候选人的可能性更大,经济发展状况欠佳地区更易投票给奉行民粹主义的候选人。
达杜什表示,技术发展与全球化进步引起的贫富差距拉大与地区发展不均衡只是引发新保护主义的原因之一。近期有研究表明,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欧盟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发展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影响深远的贸易协议的形成,各国开始担心自身主权会受到影响。当一切向着保护主义的方向发展时,全球经济融合的进程将受到极大阻碍。
全球化不应成为零和博弈
长期来看,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力量比阻碍力量更为强大。通过研究,达杜什认为主要有三股力量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技术与国家。市场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达杜什表示,无论是消费者寻求低价格、多样化的商品与服务,还是企业满足消费需求、追求更低生产成本,抑或投资者期望高回报与分散投资,以上行为都是永无止境的,而全球化正是商品、服务与劳动力在国际上套利的重要方式。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国际套利的实现。国家的表现可能会摇摆不定,但最终要适应大潮流。
达杜什认为,大多数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都可以直接或通过行业协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发出声音,企业的提议会让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保护主义并不可行,贸易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率的提高都需要依靠开放的市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招致贸易报复行为,对本国商品出口造成威胁。无论是短期劳动者还是永久移民,限制人口流动的做法都不利于本国企业的发展,还会降低国际竞争力。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球化都不应成为零和博弈。达杜什表示,实施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投资、推行税收改革,都有助于平息全球化反对者的声音。从当前来看,全球化进程并没有终结,全球化发展的步伐仍在继续,甚至还会加速前进。政策制定者们不应忽视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风险,秉承开放市场与制定合理政策的态度才有助于民众从全球化进程中更好获益。肖特也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讨论接受还是反对全球化,而是要引导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达成更为公平公正的结果,求同存异,注重寻求文化联系与社会交流,由此世界才能更加紧密联系、公正和平,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