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作为资源的文化遗产
2019-01-07 11:00: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杭侃

   英国有一本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教科书《文化和自然遗产:批判性思路》,书的序言指出遗产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关乎过去,而是我们与现在、未来的关系,其中,“我们的选择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在当代所持并希冀能带进未来的某种价值体系”。

  当前,文化遗产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而这种资源不可再生,我们有义务完成代际之间的传承。因此,任何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以保护为前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就是片面地强调保护,而忽视它的资源属性。近几十年的实践表明,由于没有综合考虑到国计民生和中国文化遗产的特性,文化遗产还没有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一些部门甚至将文化遗产当成社会发展的一种羁绊,口头上谁都不会说不保护文化遗产,但实际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要切实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就需要认识其价值。《世界遗产公约》强调了文化遗产在历史、艺术、科学方面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当中的人,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最容易被感知。对于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前人的智慧,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对于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科技在飞速进步,但艺术的情况却有所不同,许多原始艺术也很具有当代性。

  关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近些年来学界又提出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虽然尚有争论,但反映出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记得住乡愁,是文化遗产在社会认同方面的价值。而对于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有部分专家是讳言的。

  笔者以为,只有真正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所以,对于文化遗产的利用,不能仅仅关注文化旅游一途。现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似乎成了时尚,文创成了热词,但是,繁华的背后有许多落寞。文化遗产与当今社会有时空的隔膜,要想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并非易事。尚刚教授曾直言,“工艺美术行业被设计的乱象缠绕,大抵有两种:沉迷仿古、妄自出新”,指出“文化修养影响着设计的品质”。

  明代江南有不少优雅隽永的佳作,何以如此?明清之际的张岱在《夜航船》的序里留下一段文字,可供我们索解:“唯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而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橱。”当时的手艺人“无不读书”而有“学问之富”。文化遗产的利用,首先要求利用者有文化,而不只是简单运用什么元素。

  王国维先生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认为,“古雅之能力,能由修养而得之,故可为美育普及之津梁”,同样强调了文化修养对于理解“古雅”的津梁作用。可见,文化修养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任重而道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