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用中国韵味讲述中国故事
2018-03-14 11:26: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储峰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心系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彰显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这些代表委员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袁慧琴堪称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袁慧琴。

  中国戏曲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袁慧琴委员说,中国戏曲是中国人歌唱和抒情的方式,讲的是中国故事,呈现的是中国美,表达的是中国心灵,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命里、血脉里。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如今唯独中国戏曲还在继续焕发着生机、绽放着生命。

  由袁慧琴主创的京剧电视连续剧《契丹英后》播出后,吸引了一大批平时不太关注京剧的观众,该剧获得了电视飞天奖一等奖,填补了飞天奖戏曲一等奖十年空缺。在中国戏剧节汇演上,她主演并参与创作的《曙色紫禁城》获戏剧节“剧目大奖”和“个人优秀表演奖”。袁慧琴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由袁慧琴主演的中国第一部京剧数字电影《对花枪》获得第五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大奖”,是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首位戏曲表演艺术家获奖。这说明中国戏曲的魅力是世界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有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自信。

  中国戏曲何以长生不老,中华文明何以延绵不绝,中华民族何以源远流长?在袁慧琴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有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袁慧琴说:“有一个声音常常萦绕在我耳畔:应该拿什么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又拿什么回应这个伟大的时代?答案很明确:唯有创作伟大作品,才能对得起这个伟大时代,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

  要用最具中国韵味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提起“中华文化讲堂”,很多华人都倍感自豪,人们清晰地记得,2017年的金秋时节,袁慧琴作为主讲者以《东方戏韵——中国京剧艺术之美》为题,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以及瑞典的法尔雪平市、斯德哥尔摩连续进行多场讲座,京剧通过海外“中华文化讲堂”得到了良好的传播。京剧讲座实现了给予外国观众的思想震撼,真正体现出了京剧作为文化、作为艺术、作为学术的多元考察侧面。正如观众所说,“主讲者的演唱有如天籁之音,直接渗透到了听者的心坎里”。瑞典的法尔雪平市市长还由衷赞叹说:“如果我们的外交多一些这样的艺术交流,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些评价极大地说明了借助多元的讲述方式,中国京剧艺术可以为世界不同国度与民族所共享。同时,借由表演艺术家的讲解、示范和互动,观众更加进一步地感受到戏曲艺术家坚守与创造的艺术风范,对于京剧艺术宣传的强大作用。三个国家的众多观众因为袁慧琴的讲座而更加折服于袁慧琴的舞台形象与艺术创作,讲座在所到城市引发的热情,不仅仅在于跨文化的欣赏,还有作为表演艺术所共通的专业引领。

  基于此次成功的讲座活动,袁慧琴愈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生存空间。在国家大力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包括京剧等戏曲在内的民族艺术的传承者们,更应该在大好的形势下,做好自己的艺术,让美好的戏曲艺术更加自信地为世界所认可。显然,戏曲的声音就是最具中国韵味的话语和声音,用最具中国韵味的声音——戏曲的声音和话语去多元化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民族艺术的传承者们的当代责任。

  提升中国戏曲文化艺术需融入现代元素。袁慧琴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推动戏曲和新媒体的结合上。希望利用数字化京剧网络平台传播国粹文化,为过去的珍贵历史建档、为年轻人了解戏曲搭建平台,“给古老的艺术插上现代传媒的翅膀”。

  鉴于当前我国戏曲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断层危机,袁慧琴呼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意见和政策,加大戏曲等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把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系统地纳入到中小学课程之中,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走向世界筑牢根基,为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不断的人才支撑。

  袁慧琴还谈到,中国戏曲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要因势利导,融入现代元素。一是传承发展中国戏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善用现代技术增强戏曲艺术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让年轻观众真正喜欢上中国戏曲的唯美韵律。二是要加大政府购买戏曲演出服务的力度,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切实解决地方院团、剧团排练演出的场所问题,扩大戏曲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让年青观众切实感受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三是要支持戏曲剧本创作,让戏曲作家扎根中国社会现实潜心创作,撰写出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真实感人的现代戏曲作品。

  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袁慧琴说,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高高举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旗,以担当勇气和扎实本领在世界级艺术舞台上尽情传播国粹,在交流中碰撞融会贯通,充分展示国家的软实力,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殷期盼。她提出五点,与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勉。一是坚守艺术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作品。二是扎根生产生活。以鲜活的姿态,以务实的行动,融入当下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生活脉动。三是遵循艺术规律。秉承对人民的真诚、对历史的担当、对艺术的责任、对文化的自信,精益求精、精心打磨、精致塑造,努力创作出具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的伟大作品。四是注重传播交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五是崇尚创新精神。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或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创作反映当代生产生活和改革实践的文艺作品。因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里,每一分付出,都值得铭记;每一步前进,都值得歌颂;每一分用心,都需要凝聚。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