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秸秆能卖钱 哪个舍得烧
2017-04-19 14:15: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潇艺

  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记者了解到,以前这里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现在村里人却舍不得烧了,这是怎么回事?“泉林纸业在花钱收购农作物秸秆,烧秸秆就是烧钱啊。”有村民告诉记者。

  原来专注草浆造纸的泉林近年来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模式,通过技术攻关,实现草浆造纸、黑液制肥,既清洁生产,又给秸秆找到了一条出路。

  算好环境经济两笔账,钻研草浆清洁生产

  山东泉林集团前身为高唐县造纸厂,始建于1976年,是以秸秆制浆造纸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大型企业。“泉林的绿色发展之路,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说这话的是泉林集团董事长李洪法。

  在众多草浆企业纷纷另起炉灶转做木浆造纸时,而泉林纸业却把多年的投入砸了进去,一门心思钻研草浆清洁化生产工艺。

  近年来,泉林突破了草浆造纸的技术瓶颈,形成了“一草三用”(即秸秆造纸、造肥、有机基质)产业链,创建了具有泉林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李洪法这样决策,有自己的判断,他给自己算了两笔账。

  第一笔是环境账。 “生产1吨麦草浆,可减少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2.5吨,减少秸秆堆放产生的面源污染COD总量2.6吨;生产1吨麦草浆可节省4方木材,保护约合0.7亩的天然林。”

  第二笔是效益账。我国的木浆原料有7成多依靠进口,进口木浆价格比草浆价格高出1300元/吨,还常常受制于人。“草浆是中国造纸企业的优势所在,只要攻克关键技术,麦草浆同样能够替代木材生产优质纸张。以草代木,不仅能为秸秆找到用武之地,化解造纸行业木浆进口依存度高的被动局面,还可以为造纸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新路。”李洪法说。

  三级网络集中收储,收购价高还有补贴

  据了解,高唐县现有耕地面积90多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几年全县每年农作物秸秆生产总量在82万吨左右,其中:小麦秸秆约为28万吨、玉米秸秆约40万吨、棉花秸秆6万吨,秸秆资源十分丰富。而由于产业化水平差,收储体系缺乏,高值化利用率低,农户秸秆离田积极性不高,致使秸秆随意废弃。

  李洪法说,为了解决原料来源,同时协助解决秸秆禁烧,泉林琢磨出了一套三级网络。

  也就是以企业为依托,按照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原则,搭建“企业+乡镇收储中心+村级收储点+农户”的收储运营模式。在各乡镇通过合作社或农户建设秸秆收储中心,对达到建设标准的收储中心,给予财政补助用于收储点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

  在人和街道孙庄村的秸秆回收储运点,记者看到一堆堆的秸秆堆积如山,场地里停着一辆秸秆打捆机。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人工、油耗等费用每斤秸秆大约回收成本0.15元左右,每吨费用300元左右。而泉林集团的收购价为600元/吨左右,每吨的毛利润就在300元左右,秸秆回收让他尝到了甜头。

  高唐县农机部门每年都把秸秆打捆机械作为重点补贴机械,给予优先补贴,今年全县新增秸秆打捆机100余台,保有量达到600台。目前全县秸秆回收点达到250余家。预计今年全县回收秸秆10万吨,秸秆回收率达到80%,为农民增收五千余万元。

  当地村民也表示,有人能把秸秆收走,不耽误耕种,他们也乐见其成。“而且现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时候,后面挂载秸秆打捆机,很省事儿。”

  造纸黑液有价值,黄腐酸肥料有市场

  如今,秸秆在泉林能得到充分利用。

  泉林纸业构建起“生产过程污染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形成了制浆造纸链、废水循环链、黑液、废渣处理链和氨法脱硫链4条完全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也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由一个单纯的造纸企业升级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贾明昊介绍说:“泉林研发了新式备料、置换蒸煮等先进工艺,以近200项专利攻破了麦草杂质去除、木素和纤维分离、木素综合利用以及废水低成本脱色等难关,在提取秸秆纤维素的同时,把黑液抽出来进行磺化降解,提取出黄腐酸肥料,使传统制浆黑液有了更高的利用价值,从而解决了草浆造纸工业的黑液污染问题。”

  2009年初,泉林又研发出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漂白、不增白。如今,本色纸已连续多年作为山东省高考试卷专用纸张。

  贾明昊告诉记者:“纸并非越白越好。现在取消漂白工艺,不仅减轻污染负荷,而且能带动生产和治污成本的下降;加上年产60万吨的黄腐酸肥,这样一减一加,每年增收40多亿元。”

  据了解,泉林现在基本可以全部利用高唐县收储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并辐射带动利用周边县(市、区)农作物秸秆,整体提高秸秆收储区域100公里内县(市、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基本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贾明昊说,泉林还盯上了全国其他地区的秸秆。未来计划建设多个分厂,推广这一模式。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