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生态与富民互动共赢
2017-02-28 10:05:00  来源:群众  作者:邹 红

  江苏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一表述包含了“百姓富、环境美”的要求,将指导我们认真处理好生态和富民的关系。 

  生态与富民共赢 

  随着经济社会逐步向更高境界发展,作为“聚焦富民”行动对象的主体,广大民众的基本诉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过去只要“金山银山”,现在还要“绿水青山”;过去只盼温饱,现在还要盼环保;过去只求生存,现在还要求生态。新诉求的核心内涵就是“经济强、百姓富”与“生态优、环境好”相统一,就是将实现生态与富民共赢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视角看,让生态保护与聚焦富民双向发力、实现互动,既能够更有效地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变成“非零和”博弈关系,又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富民的目标。 

  第一,“富民”和“生态”双向发力,可以改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零和”博弈关系。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都是“零和”博弈的关系,有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常常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有些地区则往往以牺牲部分经济利益来实现环境保护。这些状况和做法,都背离了高品位、高境界发展的要求。实际上,如果能够让“富民”和“生态”双向发力,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增长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让经济主体和广大民众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就可以使保护环境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行动,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变成“非零和”博弈关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民众富裕从相克到相生的根本性转变。当然,这种根本转变要依赖于环境保护制度与管理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给予经济主体足够的激励,将环境问题内化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成为其决策的变量,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二,将“生态”纳入“富民”的同一坐标,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富民的目标。首先,良好的生态直接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财富之母”。比如,土地、森林、水、矿物、石油等等,本身就是人类的重要生产资料。其次,生态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经济资源。比如,我们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这样,生态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可以直接转变成富民意义上的“金山银山”。因此,从“富民”的动力维度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富民”的目标维度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我们要使“富民”取得成效,就必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生态资本保值增值 

  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可以视作生态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增量的形成,其主要方式包括自然积累与人为投资两种方式。生态资本的自然积累,是生态资本的自然更新和增长,是生态系统在其协同演进过程中自我更替和调整,受自然规律的作用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制约,其自然积累的增长速度一般是一个常量。生态资本的人为投资,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生态资本投资,而增加生态资本供给的过程,就是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生态资本,这是通过各种资本形态之间的转化而形成的生态资本供给增加。 

  生态经济发展一般都要遵循资本禀赋的比较优势原则,在生态资本相对丰富的禀赋条件下,生态资本价格应该相对便宜;在生态资本变得相对短缺的禀赋条件下,生态资本也就相应地成为比较昂贵的要素。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的大量资本被倾注于房地产、化石燃料、结构性金融资产及其内嵌衍生品。相比之下,只有微不足道的资本被投资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大多数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都鼓励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但其却往往以生态资本的过度耗损和退化为代价,导致了生态资本的明显短缺。为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正视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硬约束的矛盾,从两个维度积极地解决生态资本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努力保持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实现生态资本的有效保值;另一方面,积极加大生态资本的人为投资力度,实现生态资本的有效增值。 

  生态资本投资的本质是产权投资,而生态资本产权投资的核心是收益权的实现。如果一笔生态资本投资所获得的产权不能够为其带来收益,生态资本投资就难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作为具有公共品属性和正外部性特征的生态资本投资,经常会因缺乏收益权激励而显得投资不足,其正外部性活动往往由于无法获得收益补偿而难以持续。因此,为了确保生态资本投资收益的实现,就必须建立健全生态资本投资收益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资本价值核算制度,以绿色核算来促进政策部门和企业重视通过生态资本投资来消除环境污染行为、谋求绿色收益。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资本产权交易制度,通过提升生态资本产权交易中强制性制度与诱致性制度的相容性,有效保护生态资本投资者的收益权。三是要建立和健全生态资本权益补偿制度,通过进行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修复补偿、生态发展补偿,增强生态资本投资对于经济个体的吸引力。 

  生态产业体系构建 

  在生态与富民共赢的价值意蕴下,“聚焦富民”的重要生态支撑是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所以江苏追求生态与富民共赢必须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一是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要不断地将生态工程技术应用于已有的产业当中,使其逐步转化为生态型产业。一方面,大力宣传与推广生态工程技术,为这些技术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各领域的应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切实发挥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的示范作用。在农业领域,把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变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广泛组织和接受农业生产者参观与培训,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工业领域,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理念的行动化,存量工业园区的升级与增量工业园区的准入,都要以能否将循环经济理念行动化为标准,从企业到园区再到整个地区全方位促进工业发展的生态化。在服务业领域,不断创建清洁化、生态化服务的新途径,推行绿色服务,促进资源、能源的绿色利用和环境保护。二是促进生态产业的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江苏所具有的各种生态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发展新的生态产业,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优势。同时,要围绕生态产品开发需求,发展相应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技术产业,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另外,还要夯实生态产业发展的保障基础。一是确立科学消费观。科学消费观遵循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等一系列的原则,其中循环消费和持续消费就是生态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政府要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消费观,并在政府采购与政府公务消费中体现出来,以此带动和影响社会形成绿色消费风气。二是完善技术保障。要加强生态产业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技术,逐步构建起生态产业产品标准体系,从而为生态产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政府要对生态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撑。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