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民企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并指出,要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民营经济既为民又富民,既兴国又裕国,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美经贸摩擦给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少挑战。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挑起贸易争端,以“吃亏论”和国家安全“伪命题”,对中国企业实施“长臂管辖”“技术封锁”和“围追堵截”。历史雄辩地证明,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大国崛起的支点,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本质是大国的国家实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实力之争。民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大国科技博弈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之道和应对危机之策。民营企业要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善于在经贸摩擦“危机”中寻找机会。要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化危为机”。
华为是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其创新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全球经贸摩擦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一是制度创新,科学管理,靠“财散人聚”和利益分享,打造企业创新命运共同体。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创新形式。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制度创新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更有效的行为激励或约束规范体系,促进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华为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与理念创新。华为公司通过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了《华为基本法》,初步确定了华为公司价值观体系和政策规范。同时华为在30年间通过投入超过300亿元,向国内外顶级咨询公司学习管理方式,引进全球优秀的组织管理方法,改良了职位与薪酬体系、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与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体系等,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华为逐渐建立了以风险预防为核心的管控体系,通过与各国顶级法律机构开展合作,组建了由600多名资深律师构成的法律团队,有力维护了华为的权益和声誉。民营企业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需求,吸收借鉴优秀企业管理组织方法,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源最优配置。同时,与创新相容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民营企业要推进人才激励制度创新,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方式,全方位调动各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要合理运用股权、期权、分红等人才激励工具和手段,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红利,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把创新能力强的员工的“根留住、心留住”。
二是聚焦实业,做强主业,不断使企业“长板”更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华为坚守实业,专注通信设备主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生产制造上精益求精,同时不搞房地产、不搞资本运作。此外,华为坚持不做多元化跨界投资,努力锻造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要主动聚焦实体经济领域,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依靠技术创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满足用户消费升级需求、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克服短期行为,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下功夫打造“百年老店”。要深耕专业领域、练好基础内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做强做优做精核心主业,将“长板”做长,实现“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民营企业可在做强核心主业基础上,有序开展与核心主业相关的辅助业务发展,平衡好“质”与“量”的关系。
三是“砸人烧钱”,整合创新资源,深化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需要大量的创新要素投入。华为正是通过聚焦创新,依靠巨量研发投入、“砸人烧钱”,以及对于基础研究和探索精神的高度重视,持续创造价值,目前其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在5G等关键技术领域成为世界的领头羊。这也让华为在面临封锁时,能够迅速推出“备胎”芯片与操作系统扭转局势。目前,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是“在他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随时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民营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肩负着新时代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的重要责任。要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与技术中心,健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机制,用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发展。要聚焦核心技术领域,结合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要鼓励懂技术的企业家和懂市场的科学家加强合作,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加强与研究型大学的联系,推动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四是居安思危,下好“先手棋”,有效防控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技术创新弯道超越。保持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是优秀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之一。企业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转危为安。特别是在当前新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果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不图强求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被淘汰。华为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先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华为在2009年就开始积极布局5G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最终在5G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抢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危机意识,清醒认识自身“短板”,善于应对市场变化,做到有备无患,积极寻找化解各类风险有效途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要大力发展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确保在技术竞争网络中形成一定反制能力,争取获得前沿技术的主导权。
五是应用牵引,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产业技术迭代升级。企业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有科学发现与科学知识的“推力”,也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力”。应用牵引能让市场的“土壤”开出“技术之花”。新技术成果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通过大规模市场应用,技术本身才能不断迭代升级,改进生产工艺。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是华为商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华为将客户视为“衣食父母”“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围绕客户需求,设计并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华为坚持对客户负责、不让客户吃亏,对产品存在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民营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用户需求作为生产经营的目标与落脚点。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信号传递作用,有针对性地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建立目标用户介入创新活动的“研发—生产—应用—反馈”机制,推动创新链上游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与用户反馈不断试错并改进技术,以大规模应用促进技术升级。
六是在开放中创新,实现全球产业布局,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华为坚持“科技创新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放创新,不盲目追求‘为我所有’”的理念。按照“全球化配置资源、本地化经营运作”的原则,华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批研发创新中心,整合全球不同区域的创新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开放创新是助力民企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企业要在开放的环境下谋求自主创新,通过并购、合资、参股国外企业和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要遵守国际规则、尊重和维护合作伙伴的利益,基于平等自愿、合法合规的原则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紧密团结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
民营企业是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40多年发展经验表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是发展和激活民营经济。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经贸摩擦挑战,要加快创新驱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广大民营企业要主动对标华为创新,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做精做强主业,构建可持续的创新模式,打造开放创新的合作网络,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端不断攀升。
(武汉大学国发院民营企业创新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