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开放时间表倒逼金融改革
2017-11-17 14:42: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涂永红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更大的开放促进金融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粗放,在公司治理、产品创新、精准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国际经验表明,对外开放,搞好搞活金融,是推动产业转型、化解金融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更大的开放促进金融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近日,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未来3年至5年,外资不仅可以控股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还将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这一举措无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充分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尽管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巨大,中行、工行、建行入选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但与国际著名同行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粗放,在公司治理、产品创新、精准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资产管理乏力,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以至于本来应该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当一部分变成了炒作的投资品;金融风险管理能力较弱,跟不上综合经营和创新的步伐,“灰犀牛”风险较多。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金融业开放时间较短,开放程度较低,与国际接轨不充分,开放不足是制约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性原因。

  加快“三去一降一补”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国际经验表明,对外开放,搞好搞活金融,是推动产业转型、化解金融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0世纪80年代,英美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美国在纽约建立国际银行设施,以离岸市场的优惠待遇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进入美国,源源不断的国际资本促进了美国风险投资的繁荣,创造了硅谷奇迹,培育出计算机、信息产业等新动能,成功引领全球进入“新经济”。英国则实施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在结束分业经营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允许外资成为交易所会员,大大激发了金融市场活力,确保伦敦的国际竞争力和最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被撼动。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面对上万家破产企业的不良资产以及人口老龄化压力,采取了类似英国的“金融大爆炸”措施,允许外资控股金融控股公司,推动金融资产交易自由化,为高储蓄率的日本打开了全球投资、高效管理资产的大门,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成为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确保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的重要手段。

  资本市场滞后、风险管理薄弱,是我国金融发展中的短板。此次金融开放,率先对外资开放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股权控制,意在引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成熟的先进理念、机制、产品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加快与国际接轨。这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健全和完善能够对冲各种金融风险的市场,引导承受风险能力较高的社会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真正发挥直接融资在国内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拓宽我国资产管理的渠道,通过多元、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引导资金从房地产市场分流,实现更加科学、理性的资产管理,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夯实居民养老基础等构建良好机制。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