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一部带着历史体温的抗战史
2018-04-13 09:0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肖 肖

  读书管见

  浓墨覆盖的黑色封皮上,猛然闪出一张沧桑面孔,一个庄重的军礼。不必翻看书中的内容,就知道《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是一本沉重之书。而在读完之后合上书扉,一个个老兵站立起来,他们用各种方言讲述着鲜活的历史。这是一本带着历史体温的抗战口述史。

  近年来,口述历史风潮涌动,跟风者众。而作家刘玉是在走自己的路,这一走就是7个年头。从2010年起,刘玉就开始苦心寻访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抗战老兵。一次又一次的寻访,对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刺痛。眼见老兵们相继凋零,刘玉开始跟时间赛跑,他拿起摄影机、纸和笔,抢救性地记录老兵们的烽火岁月和人世沧桑。如今,许多老人留下最后的讲述,悄然离世。因此,这本书更像是老兵们的人生遗言和生命绝唱,从今往后,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七年间,刘玉大海捞针一般寻访到了70多位抗战老兵。这些老兵进入了他的《烽火青山》和《抗战老兵口述历史》两本口述历史书中。而这本新书收录了其中的24位老兵的人生故事,有从怒江边死人堆中逃出的余国清,有桂林保卫战中七星岩里最后一位幸存者黄海潮,有在缅甸为远征军最高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开过车的武彪,有参加过武汉保卫战的战地政工队女兵许良能……通过这些传奇老兵的口述,还原了桂柳会战、台儿庄战役、桂林保卫战以及远征军赴印缅作战的惨烈史实。

  关于这本书,最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所站立的民间立场。对于抗战老兵来说,过往的伤痛如同那些残留在体内的弹片,让每一个战争亲历者不敢回头,更不愿重揭伤疤。记录者如何介入?怎样跟他们对话?这是最大的难题。刘玉有自己的办法,他始终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接近这些心里藏着伤痛的耄耋老人。他把老人们当成亲人,逢年过节上门看望,跟他们促膝长谈,陪伴他们重返7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一同回味当年的意气风华,枪林弹雨。于是,历史细节得以慢慢呈现。这种朴实细腻的小特写,比起那些俯瞰式的历史大镜头,显得更为接近历史的真实。

  作为记录者,刘玉特别留意老兵们的生活空间以及生存现状。他通过颇为感性的走访笔记,描述老兵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充满悲悯情怀的走访笔记,恰恰激活了静止的历史,缩短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让历史重新变得鲜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除了呈现真实可感的历史细节,还散发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带有历史体温的鲜活抗战史,更是老兵们饱含身体和精神创伤的心路历程。

  硝烟远去,青山犹在。抗战胜利已经72年了。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被杜撰演义,因为历史是无数人用血泪写就的。刘玉这本书,打开抗战老兵的记忆闸门,让历史亲历者说话,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时光隧道,照亮历史,也必将影响未来。

  人类历史的精神创痛需要出口,不是沉默,而是诉说。刘玉这本书还原真实抗战的同时,以温暖的形式抚慰了老兵们的历史创伤。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让老兵们真正得以永恒。

  肖 肖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