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党支部创新构建“学讲做”三维赋能主题党日体系,通过“课程化设计、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塑造”,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打造“三维赋能”育人范式,
夯实专业人才发展根基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学院党支部立足自动化专业特色,构建“1234”工作体系:紧扣“总体国家安全观”1个核心,贯通“党建+专业”2条主线,打造“学讲做”三维平台,形成“课程、实践、网络、平台”4大支撑,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育人生态。
聚焦理论筑基,构建“三阶递进”学习体系。一是专题党课铸魂:建立“时政热点+专业案例”党课资源库,全年开展4次专题党课。鼓励党员增强科学本领,以专业所学,为国家安全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法律讲座明理:邀请常州边防检查站民警进校园,开展“同守国门安全,共筑青春梦想”联合党日活动,引领党员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三是云端学习固本:打造“国家安全教育新媒体矩阵”,支部党员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集中观看了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视频公开课,制作推送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海报和网文,通过“常工电气”微信公众号辐射3000余人次,形成“指尖上的安全课堂”。
聚焦思想浸润,创新“三维共振”传播模式。一是情景课堂强警示。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要求,开展“清风‘莲’洁 逐梦远航”党日活动,实地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党纪教育警示影片。二是红色寻访传薪火。支部成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前往新桥街道道乡社区开展“寻红迹,访五老”主题党日活动,采访老兵抗战事迹,感悟新时代新使命。三是榜样引领树标杆。支部党员通过“一对一”帮扶班级学业预警同学,逐项通过不及格课程考试,最终消除挂科现象。
聚焦实践淬炼,搭建“三链协同”育人平台。一是志愿服务链。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暖冬之旅‘锋’采航站”等志愿服务,提升党员服务能力。二是科创实践链。为解决企业生产难题,支部成员组建“生临企境 以行促学”双进行动团队,前往江苏千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暑期实习,运用自控器件的相关知识,提高企业液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产品优良率。通过“带着课题进车间、带着成果回课堂”的实践路径,既破解企业技术瓶颈,又让党员在服务中深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认同。三是支部共建链。与常州边防检查站建立“技术联研、人才联育”机制,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这种沉浸式教学使党员深刻领悟“小技术”背后的“大安全”,将科技报国的信念深植专业学习。
形成“三个融合”特色,
打造党建引领育人关键引擎
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促进组织生活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三会一课”延伸至实验室、企业车间、国门一线,以专业领域的典型案例教学、实地参观自动化设备在出入境管理上的运用,引导学生从技术维度理解科技实力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二是促进党员培养与实践创新的精准耦合。以党员思想教育为引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助力地方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提升企业技术的力量,实现组织生活“理论深度+实践温度”的有机统一。三是促进党建资源与育人要素的系统整合。构建“校—企—政—社”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党日活动,让党员参与到社区服务、企业生产、边防管理的生动实践中,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真正实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攻关处”。
找准思政“三个着力点”,
扩大新时代育人强大优势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校企、校地合作,突出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引擎作用,找准具有学校特色的融合度、精准度、长效度三个“着力点”,全方位高水平服务总体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在“融合度”上求创新,善于将国家战略巧妙转化为专业教育的“教学案例”,把政治要求细化为技术攻关的“任务清单”,使思政教育具象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评价的实践项目。例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自动化专业课程,通过分析关键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学习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独特作用。同时,积极开展跨学科融合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是在“精准度”上下功夫,建立“专业能力+思政素养”双螺旋培养模型,针对不同年级设置差异化的育人目标:低年级重认知启蒙,高年级强责任担当,毕业生促使命践行,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在“长效度”上做文章,构建“党建+专业”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双导师”指导、校地“双基地”建设、思政+综测“双考核”评价,确保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使命,将国家安全的宏大叙事转化为青年学子的成长课题,让专业学习升华为报国行动,培养出真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本文系2024年常州工学院学生工作创新项目“基于数字画像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YN24049〉,2025年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书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