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多措并举提升法治文化传播力
2025-04-25 09:3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育君

在数字化浪潮重构传播格局的当下,法治文化传播正经历着从物理空间向虚拟场域的战略转移。技术赋权带来的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生产即时化、内容形态碎片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传播模式的权威性,为法治文化深度嵌入社会认知结构提供了全新可能。新媒体视域下,法治文化传播应牢牢把握执法司法规律、新闻传播规律、互联网发展规律和受众信息需求规律,在四者间寻找有效结合点,积极探索“法治宣传”与“媒体融合”的新路径,推出有品质、有温度、有力量的法治宣传内容。

统筹法治资源

整合宣传资源。地方政府应不断更新法治文化传播理念,正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新趋势,建设法治文化传播融媒体中心。中心应集综合性的法治文化传播网站、两微(微信、微博)、三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于一体,统筹整合全市政法宣传资源,形成强大的法治文化传播矩阵;强化媒体协作,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资源,推出专门的法治文化节目或专栏,并在官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形成一体化、多渠道的宣传平台。

加强人才供给。在高校法治相关专业中融入传播学、新媒体技术等多领域知识,深化与媒体机构、文化企业等主体的合作,着重培养学生新媒体传播意识与能力,适应新时代法治文化传播要求;扎实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进修活动,不断提升其法治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普法宣传创意和相关题材作品,充实平台发布内容,形成全民参与普法工作的良好格局。

优化内容供给

内容供给常态化。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入挖掘法治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速、感染力强的特点,推出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的普法微剧、普法微宣讲、法治热点解读等法治文化作品,以多元化形式解读法律条文、讲述法治故事,吸引用户关注和分享。

内容供给专业化。探索创新“点单式”普法新模式,从市民关注度高的话题入手,对照案例进行解读,让群众了解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邀请法学专家、执业律师等专业人士参与普法活动,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法律事件,提供权威的法律解读和案例分析,引导公众从法治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公众法治思维能力。

线上线下联动

强化线上普法互动。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鼓励观众积极参与讨论,提高用户参与度与法律宣传效果;开展线上普法作品征集活动,鼓励用户创作各类普法作品,提升普法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开展推广活动,利用平台广告投放、热门话题推荐等功能,提升普法内容曝光度。

开展线下普法活动。组织相关部门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法治文化主题座谈会、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普及法治知识,激发群众自觉遵纪守法的积极性,为社会的平安建设创设良好法治氛围。

(作者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