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艺术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始终,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以及随性自然、中和为美的审美理念,同时也深刻表达着中华民族至美尽善的崇高理想。可以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应充分注重书法艺术的弘扬与传播,以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深挖书法人文内涵,强化书法美育价值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倾向、精神意趣,能够展现出中国艺术创作者灵动自由、飘逸洒脱的精神内核,滋养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净化洗涤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从书法作品本身而言,文字书写要方方正正、比例恰当,且在书写过程中要将书写者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从而才能形成独特的书写风格。几千年书法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风格或写意秀美、或苍劲壮美、或飘逸昂扬。当前要推动书法艺术的弘扬发展,应充分挖掘书法艺术的美育价值,引导人们深入学习了解书法作品的审美特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书家情感内涵,从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行书法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书法教育。其中,中小学应自觉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汉字书写教育,推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优秀成果,在规范学生汉字书写中逐渐培育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中华语言文化、传承优秀书法艺术的良好风尚。高校应积极开设书法通识课、选修课、专题知识讲座、校本课程等,聘请书法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并邀请校外书法名家辅助教学,教授学生书法艺术中书法技法知识,以及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书法文化的历史演变、文化底蕴和发展脉络等相关内容;通过技法教授、诗词鉴赏、书写临摹、创作实践等多种手段不断引导学生从系统的知识学习、书法实践中充分领略古老东方文化——中华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以书法名家的生平经历和典型作品为教学切入点,通过阐述书法家的生平经历、书写风格及其形成过程等,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精准掌握书法作品所传达的情绪情感和精神内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例如,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王羲之在书法创作中用刚柔并济的笔法、灵动自然的写作风格、疏密有致的布局结构等描绘了一幅兰亭游览盛景,建议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各地博物馆、书画馆等机构,合作举办专题性书法作品展,对不同朝代、不同主题以及不同作家的书法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将众多的传世名帖聚集起来,带给观众一场文化盛宴。
加强书法传承创新,推动书法艺术与人民生活的深度融合
新时代以来,书法艺术的当代表达和为新时代“记言录史”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与提升。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和与时俱进,应在注重传承经典的同时积极结合时代发展创作更多高品质的书法作品,不断体现书法艺术的寄情抒怀与记言录史功能。
依托主题性创作,强化书法的文化服务和寄情抒怀功能。例如,今年学雷锋纪念日当天,山东东营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众多书法家走进社区,开展书法惠民活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众多书法家将美好生活期盼、美好祝愿倾注到书法作品之中,在为社区居民带来文化盛宴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书法艺术在营造健康向上社会氛围、优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此外,该协会还以《陈毅致父亲陈家余》《石涧湘家书》等红色书信为载体,组织开展红色书信抄写活动,引导广大民众从或苍劲有力、或飘逸隽永、或清新淡雅的红色书信作品中感受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信仰的坚定与执着,充分发挥红色书法作品的凝聚激励和价值导向作用,激励广大民众自觉爱党爱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创新书法展览的组织模式和展览形式,大力开展主题性活动,进一步强化书法家们的经典意识和时代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书法艺术在现代语境下焕发生机。鼓励书法家们用艺术语言和文字记录为人民发声、抒情。书法家们可选择一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关于共同富裕、中国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生态治理中的奋斗精神和先进人物事迹进行书法创作,体现书法作品对现实的观照,同时还可表达对党和国家、人民的歌颂。例如,在北京开展的“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以党和国家为解决贫困问题做出的实践探索、丰硕成果为背景,众多书法家用自己的书法创作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讴歌。
拓展书法文化传播路径,让书法之美深入人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信息接收渠道不再只是传统的报纸、书籍、杂志等,而是更多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浏览即时的图文、短视频或者直播等。因此,新时代弘扬传播书法艺术文化,应将传统的文化传播路径与内容转移到线上网络平台,改变以往单一的书法理论讲解模式,采用直播书法教学、开设线上书法展览和书法讲座等形式,切实拓宽书法文化传播的受众面,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书法艺术的内涵美、形式美以及文化美。例如,开设线上书法教学班,借助抖音、微博等媒体平台线上直播书法书写过程,向听众讲解书法历史发展、书法人物故事以及书法书写方式等,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学习书法的平台或渠道。同时,书法艺术文化传播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的书法展览情境,使得书法艺术之美以立体化、数字化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从书法艺术的局外人转变为融入其中的艺中人,增强书法艺术传播的感染力与影响力。通过线上H5构建“云上展厅”虚拟场景展出书法家作品和新华社摄影图片,并利用AIGC大模型“以诗作画”,将AI绘画作品与书法作品制作成海报推广。
此外,还应注重书法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当下书法艺术传播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在于受到传统文化理念与审美方式的束缚,仅局限于单一的书写方式和水墨表达,过于强调自身的艺术性与审美特性。新时期,书法艺术传播可以大胆打破书法与音乐、绘画、舞蹈之间的壁垒,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存在于青铜器、甲骨、简牍等文物上的静态书法文字以虚拟化的音乐舞蹈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领会到书法或古朴厚重、或轻盈飘逸之美,赋予书法艺术以新的活力,既提升了书法艺术文化的影响力,也能吸引人民大众参与到书法艺术传播中,实现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