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独特的水乡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民俗底蕴。为了深入探究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建议文化部门运用数字交互技术,探索吴文化创新的展示方式,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赋予吴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
建立吴文化数字资源库,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吴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创新传承的基础。文化部门应全面调研与梳理吴文化遗产,根据历史资料及实地调研结果建立动态数字资源库,实现对吴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与吴文化相匹配的数字人形象,并利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以虚拟互动、沉浸式体验等新形式加深人们对吴文化的认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率先推出的“AR虚拟讲解员”,只要使用者通过APP扫描文物,便可在智能设备上看到AR还原的文物及视频讲解,原本静态的文物在游客面前“活”了起来。
创新吴文化传播形式,增强数字交互体验。数字交互技术的渗透为吴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文化部门应发挥新媒体优势,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上分享吴文化视频及经典解读。同时,还可以在网络媒体上开展讲座、演出及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直播活动,并设计抽奖、问答等环节,通过实时互动提升人们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增强视觉冲击力,为吴文化的线下传播提供支持。常州锡剧团将《天涯歌女》剧目与现代舞蹈、魔术、杂技等艺术形式相融合,通过投影灯光、天幕等舞台设备提升表演的视觉表现力,创造具有科技感的艺术舞台。
加强吴文化品牌营销,培育文化创意新业态。数字文化创意是吴文化创新传承的新路径。在确保数字藏品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文化部门应顺应新时代的消费趋势,开发数字文化创意产品,致力于构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与腾讯《王者荣耀》联合开发的越剧文化皮肤,以跨界融合的方式科普越剧,为越剧与年轻群体之间架构起沟通桥梁。一些地区还以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将吴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文化创意的旅游衍生品。
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积蓄创新发展原动力。人才是文化创新传承的关键要素。文化部门一方面可通过专项人才计划、产业联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吸引人才,同时完善薪酬待遇、优化晋升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校本课程中增加吴文化数字化传承课程,由行业专家及学者开展专题教学,以真实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培养具备扎实文化基础且精通数字交互技术的人才。此外,必须不断完善人才激励体系,对在吴文化传承中表现卓越的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从业人员的参与热情。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