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推动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2024-10-25 09:3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文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推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并进,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落细的关键举措。“三全育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服务,系统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契合“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塑造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卓越专业能力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队伍建设,践行全员育人理念。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石,队伍建设的质量关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是教育领域育人要素高水平协同的重要推动力。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以确保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高质量全员育人目标。一是要增强学习意识,提升能力素养。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实现以理论的力量说服人、以精神的魅力影响人、以灵魂的深度塑造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持之以恒恪守谦虚好学的态度,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洞察队伍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路径,为推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二是要锤炼专业素养,提升协同发展实战力。为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高校应当为其提供专业化培训并设立相应培训平台,鼓励他们积极深入开展实践调研、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尤其在辅导员和组织员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把思政理论的学习置于突出地位,确保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学生工作的实践紧密相连。针对新入职的党务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应注重引导其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岗位认同感,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哲学原理的系统性传授,提高其专业素养。

丰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内涵,完善全程育人体系。全程育人将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倡导每一次课程、每一项活动以及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和人才的培育,要求学校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要以高校学生党建为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鉴于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及成长成才的阶段性特征,学生在各年龄层次会展现出独特的心理面貌与思想动态。为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育人工作应紧密围绕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性,实施分年级、分阶段的精细化育人策略,确保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效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赋予了学科专业教学新的使命,要求教师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深度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与实施,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三者深度融合,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大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政治认同的培育、国家意识的增强、文化自信的树立以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等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之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育人实效,真正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建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多元平台,提升全方位育人成效。全方位育人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界限和壁垒,整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健康教育等多种资源,以开放和包容的视角,构建立体、多维、无缝隙的育人体系,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着重关切学生在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呼应,共同编织紧密而有效的立体化育人网络。一是要构建“一站式”平台,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促进整体协作。“一站式”平台有利于优化院系党组织与各党政职能部门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机制,显著提升跨单位、跨部门协作的效率,进而增强整体执行力。要切实简化沟通流程,打破信息孤岛,积极整合分散在不同系统和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跨职能协作。应紧密围绕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平台,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网络空间、文化建设等内容和载体,拓宽教育的覆盖面,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强化网络阵地建设,以正确舆论引导人。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融媒体优势,创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在巩固传统的学校主页、新闻网、信息门户及官方论坛等渠道基础上,大力拓展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传播体系,激发师生参与热情,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师生在信息海洋中准确捕捉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本文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基地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