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提质,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应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突破点,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筑牢强村兴企的“桥头堡”。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的“红引擎”。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做好产业融合,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村企“联姻”促共赢,结合主题党日、党员学习日等活动,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题讨论活动,引导村“两委”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消除畏难情绪。把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镇村两级书记的必答题,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推进、村级落实”的工作格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不断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育强增收带富的“领头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仍面临质量落后、发展与培养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常态开展深入走访调研,严格落实“包村入户”制度,才能兜清家底、厘清思路。放大“头雁”效应,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常态化,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富能力”。积极实施“乡贤回归”“能人返乡”等引才留才规划,引导在外企业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多渠道挖掘培养乡村“特长生”,打造适配新时代改革发展需求的农文旅商复合型人才,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以村组党员干部为带头人,培养一批带头打破传统观念、改革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雏雁丰翼”的生动局面。
延长特色农业的“产业链”。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以“党建链”激发新质生产力,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将“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注重实现新型集体经济框架下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耦合,在党建赋能基础上形成全要素优化组合式的新质生产力质态,全面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花开数朵,各表一枝”。结合不同村情实际和产业基础,合理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集体经济规划,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依托镇生态循环农业优势,将“秸秆—基料—食用菌栽培—菌渣—有机肥生产—种植业”这一循环经济模式“串珠成链”,走出一条“党建强、企业兴、产业旺”的特色发展路径,让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作者为睢宁县官山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