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依托治理思维重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2022-08-19 10:5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邹红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多系统的、各类要素协同和联动的特殊治理实践,与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存在互为表里、彼此依存、协同演进的内在同构性。以治理思维重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手段。

治理思维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逻辑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等重要论述,既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治理中全局性、贯通性和引领性的基础地位,也蕴含着其体系化、多元化、协同化的价值诉求。

治理具有多元主体、民主协商、规则管理、过程管控、互动协调等内在属性,治理思维是党和国家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也应成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精髓。

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治理都突出强调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多重目标的有机统一,整体提升高校立德树人能力。前者通过思想引领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方向性“软支撑”;后者通过治理实践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规范化“硬载体”,二者辩证统一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加强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在通过治理思维实现主体多元化、过程协同化、空间立体化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辩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外向特征的内在联系

从治理角度出发,实现体系化、多元化、协同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是要辩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的领导和多元主体、制度治理和人文涵育、全局统筹和重点推进等外向特征的内在联系。

党的领导和多元共治相统一是其本质特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牵扯面广、涉及因素多,只有强化党的统一领导,落实好主体责任,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为体系构建提供坚实政治保障和组织基础。多元共治是现代化治理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实现力量有效联结、主体广泛激活、对象全面覆盖的关键抓手。坚持党的领导和多元共治辩证统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推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一体化的整体性功能,统筹不同主体,形成协商治理的“网络型”治理模式。

制度治理和人文涵育相统一是其方法特征。制度治理是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根本保障。建立治校制度,强化制度治校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战略。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涉及到不同主体、空间和方法的交织融合,必须依靠制度治理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人的工作,要突出高等教育的人文属性,在强化制度刚性的同时,更要突出治理柔性,实现制度治理和人文涵育的辩证统一。

全局统筹和重点推进相统一是其路径特征。从治理角度出发,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一项涉及顶层设计、全局规划、点面结合的系统性工程,尤其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更为复杂,必须把握高校思政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各环节需求,整体谋划体制机制建设。在全局统筹和重点推进的辩证统一中,推动各环节精密衔接,各层次逐渐递进,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见行见效、落地生根。

协同治理形成育人合力,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本质是一种协同治理,即聚焦立德树人,通过机制协同、人员协作、资源协调等内部诸要素整合,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锚定治理目标,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治理目标决定着治理主体所要协调的方向、任务和资源。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在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下,形成政策、人员、资源等不同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转型化合。首先,以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为目标,强化党的统一领导,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和要求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其次,以优化完善协同机制为目标,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不同力量和资源的有机融合。此外,以配优建强动力机制为目标,激发高校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

创新治理实践,构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逻辑起点在“全”,实践落点在“合”,即全员、全程、全域的有机融合与有效衔接。首先,抓好课堂育人主渠道。要挖掘高校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其次,融通办学治校各环节。推进高校教师和学生两大思政主体,课内与课外两大教育渠道,校内与校外两类教育场景深度联动。此外,创新思政育人新路径。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点、教育特征和对象特质,着力构建高校工作创新机制,积极推进高校工作改革创新。

围绕治理成效,健全支撑保障体系。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坚实的团队、资源和载体的支撑。首先,要按照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要求,推动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富有人文情怀和使命担当、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扩大资源供给、推动资源共享、拓宽资源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劲的资源保障。此外,要发挥校园文化、服务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涵育功能,在服务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具体实践中,有效拓宽高校思想教育的平台和渠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本文为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学生能力培养视角的高校文化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