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强化职业教育 支撑科技和人才协同发展
2025-03-13 09:5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本专栏记者 笪颖 廖健伟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通过构建“立交桥”式教育体系,弥合教育鸿沟、激活人才潜能,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记者采访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

记者: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职业教育在培养现代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现状?

丁宏:社会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上,导致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有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通过职普融通的“转学通道”转入普通高中,而非基于兴趣或职业规划选择职业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讲好职业教育技能大师的故事,营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建立与职普融通相匹配的国家技能认证制度,搭建技能证书和职教学分等值或可比的沟通桥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记者:在应对创新发展需求方面,职业教育面临哪些具体挑战?如何优化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

丁宏:职业教育在应对创新发展需求方面存在巨大缺口。首先,职业学校的区域分布和专业结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尚未完全匹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我国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到10%。其次,部分职校忽视技能培养,转而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端制造业的需求。从供给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建议加快职业本科院校建设,推动新建职业学校向产业和人口聚集区集中,提升职业教育的区域属性。同时,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确保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挂钩。

记者: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

丁宏:目前,产教融合主要依靠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建议,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完善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水平职业教育建设。与此同时,加快构建系统化的产教融合机制,协同推进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产教融合利益平衡和补偿机制,支持产教融合主体以产权为纽带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方式,并给予适当政策优惠或补偿,保障合作主体的利益回报。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