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教授指出,这一主题与当前关心的制度现代化是相关的。中国是一个文明体,古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了家、国、天下概念,这涉及到国家权力建设、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安排的问题。传统的农耕社会是小村落形态,但中国历史上将分散的小村落组织起来了,其动力和压力就是内忧和外患。内忧是黄淮、长江的水患,外患是边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进入。为了解决内忧外患,农耕社会的中国形成了三块制度:一是国家。国家是从中央朝廷到郡县,但是“皇权不下县”。于是有了第二个制度——“家”。中国历史上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老百姓认为天高皇帝远,没有国家观念。第三个是边疆民族自治。历史发展到了工业化、商品化时期,就要思考制度现代化问题。现代国家权力建设和拓展是通过大型项目建设、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等机制铺开的。国家制度在发生重大变化,但家、国、天下的传统制度仍然还在延续。历史中国留下的家、国、天下概念可能给我们理解今天、理解七十年共和国史提供参考。
家国天下,中华文明的一种制度视角
2020-11-25 16:56:00 来源: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
江苏智库
- ·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 ·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
- ·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 · 道德发展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 ·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 · 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 · 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
- · 紫金文创研究院
- ·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